近期,由于独龙江乡雷暴天气较多,击爆绝缘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设备损伤引起供电线路跳闸,供电人员及时检查供电设备。图为供电人员检查独龙江乡拉旺朵村民小组的供电线路。 陈波 摄
随着以电代柴、柴改电的项目的推进实施,独龙江乡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用电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随着洗衣机、电饭锅、电冰箱等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可靠供电越来越重要。为保障可靠供电,供电所定期或不定期到老百姓家里检查供电线路。图为供电人员帮助独龙族群众高菊花家检查线路。 陈波 摄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巨大变迁,无论是从人类文明进程还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作战路线来看,都具有样本意义。南网报从2011年至今,已派出四批记者进入独龙江采访,发现、见证、亲历。我们看到这里从土路变成柏油路又通了隧道,从点点灯光到实现户户通电又将进行大电网互联,从错峰用电话到成为云南第一个通4G网络的乡镇……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身在其中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重大机遇。一条被称为扶贫路的长约300公里的“美丽公路”全线正在紧张施工;10万人,占全州近五分之一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有序展开……南方电网公司出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这次,我们穿越“美丽公路”,再次沿着奔腾的怒江而上,看到了全新的独龙江乡、独龙族人。
打破孤岛,为有源头活水来
独龙江在高耸的担当力卡山和高黎贡山山间流淌,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人曾长期与世隔绝。独龙江乡一度成为一座陆地上的孤岛。独龙族人说,一只小鸟想飞出独龙江都是白日做梦。
孤岛使它神秘,吸引着众多探险者,但也导致发展滞后。独龙族人的生活一度延续着采集和狩猎等比较原始的状态。作为边防重镇的独龙江,相连才有依靠、有能量、有底气,相连的意义也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本身。
进入独龙江乡,一面浮雕进入视野,公路建设、隧道通车、通电等成为主要元素,这些都与连通有关。其中,电力元素足足能占到三分之一,电力人拉杆架线的画面栩栩如生。浇筑于浮雕之上,注定意义不凡。
电力不止带来光明。独龙江乡从个别户点点星光,到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动,实现了“户户通电”。随后,这里建成全国首个20千伏乡镇独立电网、建成双电源和“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投资达到1.2亿元。当前,35千伏联网线路加快进行前期工作。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局长李绍荣说,“联网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独龙江乡供电问题,至少满足到2035年的用电需求。”
一位独龙江乡的干部曾动情地说:“太阳会落山,月亮也会消失,只有南方电网的电一直在夜晚带来光明。”怒江州委讲师团团长苏义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还是边境安定等方面,电力在这里已经超越了能源本身的价值,南方电网作出了巨大贡献。
路即是远方,独龙江人对路的渴望比谁都强烈。1999年,独龙江乡通往贡山县城的一条土路才实现通车,但仍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无法通行。封山的时候吃不到蔬菜,医疗保障也成问题……2014年,独龙江隧道建成,彻底结束了大雪封山的历史,到县城的路程从步行3天、车程10小时,缩短到车程2小时。
通信早已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当地人回忆:“2012年的独龙江乡才只通12部电话,还要错峰使用。”而2014年,这里成为云南省首个开通4G网络的乡镇。云南省重磅打造的“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也将很快在这试点。
对于怒江州来说,扶贫是举全省,甚至全国之力。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介绍,自云南省对独龙江乡启动“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五年里,已先后投入了13.04亿元。
“天翻地覆”,不止孔玉才这样形容独龙江经济社会的变化。现在,宾馆就有12家,全州唯一一个四星级酒店正在建设。有200多人买车,即使是学车要到300公里外的首府六库租房专门学,花费不菲。草果今年预计产量超过1000吨,将送到全国各地……“独龙江乡的人均经济收入从2009年的900元提升到了2017年的4265元。”
几乎所有的独龙族人基本都生活在独龙江乡,改变一个乡就是在改变一个民族。乡里巨变,吸引着中缅边境上缅甸人的目光,他们还组成考察团专门来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电力、交通、网络等都是关注的焦点。
生态,通向未来的密码
去年,当地政府宣布,独龙江景区暂停对外开放两年。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既是“闭关修炼”提升内部基础设施,更是对生态保护的巨大决心。
怒江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5.31%,而独龙江这一数字则达到93%。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素有“动植物王国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一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考团队。从贡山县城出发前往独龙江的路上,会经过高黎贡山,仿佛置身云海之中,而独龙江犹如碧色巨龙奔向远方,留下一个美丽的身影。
关闭景区对当地一些商户生意有一定影响,但是独龙江人看得长远。蓝湾酒店负责人冯新告诉记者,最开始不理解这种做法,但是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支持的,期待景区再次开放。超市老板刘春阳说,景区关闭对自己生意影响不大,到时游客多了,生意也就更好了。
两年后景区开放,怎么解决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孔玉才说,“我们会走高端旅游模式,严格限制进入游客人数,并采取很多措施保护生态。”实际上,怒江州走的就是生态保护的脱贫路,严格保护原始森林自然生态景观。
独龙江是怒江州首批“以电代柴”的试点,对“火塘文化”浓厚的独龙江来说并不容易,不过现在也取得了成效。政府为村民免费发放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等。村民马国兴告诉记者:“原来有空就要上山砍柴,现在只在用大锅给牲畜煮食时才用柴火,其余都用电。”
“以电代柴”,电力负荷要跟上。云南电网公司已经将全州实施“以电代柴”电网改造规划纳入怒江州“十三五”配电网规划中,全州投入约2.7亿元,独龙江这一改造投入300万元。“我们将脱贫攻坚完全融入中心工作,保护生态也贯穿工作始终。”李绍荣表示。
独龙江乡有麻必当和孔目电站,但是水电站丰水期弃水,枯水期出力不足,冬季分时段限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到底新建一座水电站,还是与大电网相连,争论很多。”最终,更多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选择了35千伏联网的方案,而这一方案将充分论证,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吸引着八方来客,不仅是旅游者,还有来自各地的创业者,开宾馆、超市、饭馆。“独龙”品牌也因生态而升值,一头独龙牛价值过万元、一只不到两斤的独龙鸡市场价格超百元。独龙江乡在贫困建档立卡户中设立了地质检测员、护林员、护河员等公益岗位,每户每月会有800元的补助,直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
而以附加值高又不破坏生态的草果种植成为独龙江的主打产业。“每家都有,最少的也有20亩。”孔玉才介绍,全乡目前有6.6万亩,按同时成熟,2017年可收742吨,产值达1400多万元。
孔当村王美村民小组的彭志高家里种植草果有近100亩,2017年各类林果种植收入2.5万元。彭志高还是村里的护线员,他的妻子是护河员。建档立卡脱贫户确认卡显示,彭志高家2017年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9361.75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2963元。
留住青山绿水,也就留住了希望,留住了根。彭志高的两个孩子在外上学,未来可能去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去工作,但是家始终在这里。
精神巨变,翻滚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那是一段与自然抗争的血泪史。”苏义生给记者讲述了1962年拍摄的纪录片,当时独龙江人的生活之原始落后着实让人感慨。“独龙江人1964年才第一次见到大米,由于不懂技术,第一次吃的大米是用手一粒一粒剥出来的”。
人类和环境互相抗争,也互相成就,除了自然环境,还有居住、医疗卫生、教育等等。半个世纪,关注独龙江的人都感慨,独龙族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可能比任何改变都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独龙江乡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现在则达到七八十岁。”孔玉才说出了一个最直接的数据。现在,独龙族人注重体检,积极参加合作医疗等。每个村都有卫生室,乡里的卫生院设备也都很先进,可以直接和昆明的医院联网远程诊断。独龙江还办起了养老院,这在全国乡村中并不多见。
独龙江乡现在有4所小学,乡里还有初中。“目前在外读大学的有34人,小学入学率都达到100%。”独龙江国门小学还有11名缅甸籍的学生在读,享受和当地学生一样的吃饭、住宿等待遇,学的也是汉语。走在乡里街道,小学生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交流起来也落落大方,不再像以前见到生人腼腆扭捏。
茅草屋曾是这里的标志,我们首批到此的记者进入采访时甚至都找不到酒店,如今再看独龙江乡容乡貌则别样风景,所有人住进了安居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与统一规划建设的民族特色村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彭志高家里,除了厨房,有60平方米的房子,五个房间,门口的鞋柜满满当当。
在怒江,提到高德荣无人不知。这位在独龙江边长大,被当地人称为“老县长”的老人获得过全国脱贫攻坚奖、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重量级殊荣,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高德荣一直在为改变独龙江贫困面貌奔走呼号,他的事迹被拍成影视作品、写成书、走进人民大会堂做宣讲。
很多人来到独龙江生活,成为了其中一分子。湖南人刘春阳的超市规模已经扩大了三倍,货品琳琅满目,跟城市几乎无异。丽江人曹甘华会趁着每周一次来探亲,开车拉着蔬菜水果售卖,喇叭喊一声,附近的村民会来买菜。1993年出生的和善聪2012年来到独龙江供电所工作,经过艰难的适应,一个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尽心服务,让人们用上电还要用好电。
在地处独龙江最南端与缅甸交界的钦兰当村,中缅文化交流中心广场已经建成。这里16间铺面以优惠价租给了当地村民做生意,可以进行边民互市。景区重新开放后,将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这个小村庄也已经超越了它本来的意义,成为展示中国面貌的重要窗口。
在广场边席地而坐,村民马国兴聊起了村里的变化、家里的情况。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上初二,小女儿上六年级,学习成绩都不错,“希望他们将来能当老师或者医生”。这是朴素的愿望,也是普惠他人的愿望。医生和老师正是孤岛时期的独龙江最紧缺的两类人,现在也是。
如今,进入独龙江的路程仍显得有些漫长,但这也可能是件幸运的事。路程越短、车速越快,我们不一定能领略沿途的风景,也可能很快会失去我们最珍视的一些东西。愿独龙江永远美丽,独龙族人幸福延绵。独龙江,再会。
南网报记者 孙维锋 毛春初 通讯员 陈波 阚小龙
》相关新闻
电力全保障300公里扶贫路施工
水泥搅拌尽情旋转,挖掘机舞动身姿,碎石机再配上动感的音乐……从怒江州首府六库出发,从怒江到贡山县的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这是长约300公里,被命名为怒江“美丽公路”的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美丽公路”去年8月开工,预计2019年底建成通车,投资达80多亿元,建成后将对怒江州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只要涉电,都要主动全面服务”。要尽快完成相关变电站扩容、线路迁改确保施工用电,除了工程量大,更难的是,对于80%以上都是高山峡谷的怒江州,通道十分有限,涉及各方利益,协调难度非常大。
记者在福贡县见到了正在协调线路迁改工作的怒江供电局局长助理李云学,他已经20天没有回家了。“这可能是我工作以来最难整的一件事,最多时每天要接打超过100个电话,晚上经常睡不好。”李云学用粗狂沙哑的嗓子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些话。
指导施工单位制定迁改方案、月作业计划改成周作业计划、加强安全管控……在怒江供电局全力支持下,李云学在一线大力协调,各方精诚合作,截至记者发稿时,“美丽公路”建设所需的线路迁改等工程已全部完成,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度肯定。据介绍,短时间内,4个2500千伏安的变电站扩容到8000千伏安,35千伏等线路迁改超过100公里。
怒江供电局和全州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美丽公路”建设正是一个观察点。“我们每个月都会向政府咨询扶贫用电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好服务。”怒江供电局党委书记吴峰介绍,局里制定了7项行业扶贫工作机制。政企合作不断深入,是信任,更是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美丽公路向北接丙察公路,可达西藏和新疆;向东北连德贡公路,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向南接六曼公路,连接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对于高山峡谷,交通闭塞的怒江州来说,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扶贫路。
南网报记者 孙维锋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供电,就是最大的扶贫”
云南怒江州风景如画,步步惊心,步步惊艳。但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根据怒江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行动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万多人,搬迁近五分之一。基于怒江州的现状,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大力开展行业扶贫,不断满足怒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从今年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作战图看出,31个安置点,大部分分布在怒江和澜沧江沿岸,涉及16560户,56240人的易地安置,计划搬迁最早的2018年9月30日,最晚的2019年1月31日实现搬迁,这就意味着怒江供电局在这期间必须实现新家供电。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基层单位,处于网公司服务用户、支持地方脱贫攻坚的最前端,怒江供电局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履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立足电网企业实际,充分发挥电网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供电服务保障。
“担子重,任务紧,不得有半点懈怠。”怒江供电局局长李绍荣说,怒江州全州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万户10万多人,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为实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减少重复建设,在工程开工前期,供电局定期对接州县扶贫办,对接易地安置点,科学规划,让施工用电和搬迁户后续的生产生活用电一次性建设完成。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情况,怒江供电局还开辟了电网建设“绿色通道”,积极向上协调项目资料,确保配套供电设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确保贫困户搬迁到哪,电力就保障到哪。2016年到2017年,南方电网在怒江州共投入1.18亿元资金推进17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电建设,惠及农户1万户,做到“搬迁一户、通电一户”。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供电,就是最大的扶贫。”怒江州委讲师团团长苏义生博士认为,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能够如期完成,电网至关重要,没有电力先行,就没有易地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怒江州就难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陈波)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网报,独龙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