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本报今日起推出“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栏目,反映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单位在保护长江母亲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天府之国四川任重道远;实现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责无旁贷。2014年以来,该公司大力推动电能替代工作,拓展了燃煤自备(电厂)替代、“煤改电”、页岩气开采“油改电”等21个领域,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四川路径。
绿色生产让天更蓝
“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称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十几年前,攀枝花还戴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而到了2015年、2016年,攀枝花连续两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0%,被评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
攀枝花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西部大三线建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先有厂,再有城。”这厂指的就是攀枝花钢铁厂。工业化进程中的攀钢为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那时的攀枝花,天是灰的。攀钢的大烟囱冒着股股黄烟,还有刺鼻的味道。戴着口罩走回家,鼻孔都是黑的。”居住在攀钢厂区的王义红说。
后来,是国网四川电力的水火置换的电能替代方案,将攀钢燃煤发电的自备电厂替换为水电清洁能源。2015年6月17日4时4分,220千伏西佛寺变电站正式投运,成为此后攀钢集团的核心电源点。同年7月1日9时,攀钢关停最后一台10万千瓦火电机组,3台共30万千瓦装机的火电机组全部关停。
“电力为环境的改善作了许多努力。”在四川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经信委主任胡昱冰看来,电让攀枝花的天更蓝了。
2017年,攀钢实施自备(电厂)替代电量18.87亿千瓦时,电能替代减少62.27万吨标煤消耗,减少193万吨污染物的排放,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
攀枝花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自2014年起,国网四川电力在全国范围首创燃煤自备(电厂)替代理念,通过全年全水电直购方式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替代,形成了企业少花钱、电厂少弃水、社会少排放的多方共赢局面,极大促进了节能减排与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四川已有6家企业燃煤自备机组参与替代,2018年预计消纳水电37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22.1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317.46万吨、1.04万吨、0.9万吨。
绿色生态让水更绿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7月21日上午10点钟,一艘货船停靠在泸州港的岸边。船长刘刚走下船,来到江边的一个绿色的充电桩前,打开手机扫了一下充电桩的二维码。“泸州港现在也可以用岸电了,简直太方便了。”刘刚说起这事就赞不绝口。
泸州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是四川唯一一个,也是四川最大的港口和集装箱码头。港口现有6个3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配备了集装箱岸边桥式起重机、轨道式龙门吊等大型吊装设备。每年,从泸州港通过的货物大约有1000万吨。
以前在泸州港停靠的时候,船上生产生活的动力只能靠柴油驱动船只自带的发电机供应。柴油发电味道刺鼻,噪音也大。2017年11月28日,在泸州港的集装箱码头上,四川首套港口岸电系统正式建成投运。该岸电系统分为6套40千瓦岸电桩供电,每个充电桩可同时为两只靠岸停泊的船舶提供不间断供电,整个系统能够供应12只船同时充电。充电桩操作简易,停靠的船只完全可以自行完成充电,只需要打开手机微信扫码或者拨打充电桩上的客服电话,插上接口便可完成。刘刚说,目前泸州港的岸电每度电是1元多,较他之前使用传统柴油发电机时,每度电成本大约少了2元钱。
这套港口岸电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十大示范工程之一“‘两纵一横’港口岸电互联互通示范工程”的一部分。国网四川电力在建设初期就按照示范工程优秀项目标准打造,提前完成工程建设和调试,确保了该岸电系统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可观以及项目可推广、可复制。
此外,四川另外一个长江岸线的港口宜宾港也在建设岸电系统,预计有8座充电桩在今年年底投运。
绿色生活让人民更幸福
成都,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电火锅、电动车、机场桥载电源等深深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消费理念和出行方式,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绿色生活让人民更幸福,让生活更美好。
无火锅,不成都。成都的大街小巷,处处火锅飘香。这里的1.4万家火锅店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让火锅无火。国网四川电力结合本地火锅餐饮文化,大力宣传电炊具安全、环保、改善就餐环境、提升店面品质等优势,推广火锅“以电代气”。目前,全省已有1万余家火锅店采用电炊具,年替代电量8.77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28.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25万吨。
而在出行方面,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内陆地区的航空枢纽和客货集散地,每年用电量约1.4亿千瓦时。从2016年开始,国网四川电力开始协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行“油改电”工作。目前,机场69条廊桥全部完成改造,实施“以电代油”并投入使用。机场内还设置充电桩67个,可供164台电动型特种车充电。
国网四川电力还在全省13座机场广泛推广桥载电源、远机位GPU供电等技术,打造“绿色空港”窗口形象。目前,全省13座机场的82座廊桥完成了桥载电源改造,并创新试点22个远机位GPU供电,替代程度处国内领先水平。
电动公交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2010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累计投入5.85亿元用于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建成充电站47座(充电桩1363个)。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四川电力,电能替代,地方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