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30日,国网新疆电力累计安排资金约8.92亿元,完成84个边防连队和训练基地通电任务。图为哈密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安装某边防派出所配电变压器。胡培根摄
“合闸……送电成功。”八一前夕,7月25日清晨8时,随着平均海拔3600米的木吉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新疆喀什地区某边防连从此用上大网电、“长明电”。这标志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提前5个月全面完成2017~2018年军区边防通电任务,同时也意味着新疆第一阶段边防通电任务圆满结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命题。国家能源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单位,以军民深度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共同推动能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以2016年12月《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实施方案》发布为标志,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开启新征程:计划分两个阶段,于2020年前全部解决军队和武警边防部队未连通电网连队、哨所的用电难题。
国网新疆电力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稳疆固边为己任,大力推动“电力助军”工程,全力服务边防建设和边境防控,聚力打造“能源军民深度融合”重点工程的实例典范,确保实现2020年新疆边防部队通大网电目标。
义不容辞———成为“能源领域军民融合”典范力量
2017年1月9日,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部署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代表国网公司签订《电网建设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
他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全力服务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在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分别与8个国家接壤的新疆,一个个边防哨所像一颗颗钢钉牢牢地扎在祖国边防线上,筑成祖国西北重要的安全屏障。但是,由于部分边防部队驻守地区偏僻,远离负荷中心,大电网无法全部覆盖,长期受到用电难题困扰,生活质量以及执勤效率受到影响。
多年来,国网新疆电力把边防部队通电工程当作重要的政治工程、固边工程、暖心工程,加强建设和推进。随着全疆电网电压等级的提升,供电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新疆偏远边防连队的通电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73亿元,完成18个边防连队和1个训练基地的通电任务。
在边防部队电网建设新的目标指引下,国家电网公司2017~2018年累计投资两亿元,计划完成新疆军区27个边防部队通电任务。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对新疆边防电网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在2018年7月22日调研新疆电力工作时表示,国网新疆电力广大干部职工扎根边疆,在维稳保电、边防供电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此前10天,7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举行边防连通电工程推进会。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辛保安表示,加强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做好军队的供电保障是新疆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边境边防安全管控的重大举措,更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三大责任”,服务新疆稳定发展所承担的光荣政治任务。
完成新疆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连通电工程,创造农网工程建设新纪录;新疆电网延伸到昌吉回族自治州乌拉斯台口岸,彻底结束乌拉斯台边防连52年没有大电网供电的历史……一个个无比艰辛的“电力助军”工程在天山南北展开,一个个偏远深处的边防连相继通上大网电。
“你来守卫边疆,我助边防长明”。国网新疆电力“依托电网建设破解边防用电难题”,成为新疆“军企共建”的典范力量,获得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新疆军区的高度评价。
随着木吉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正式投运,新疆边防部队电网建设进入新阶段。“国网新疆电力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积极推进第二阶段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推动电网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上台阶。”国网新疆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明坚定地表示。
固边暖心———边防质量和生活保障“双提升”
随着更多的边防连队通上大网电,边防将士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那是2015年元月的一天,夜里零下几十度,为连队供电的小水电因水闸结冰发不了电,但边防监控设备不能断电。于是,我们三四个身体素质好、又懂水性的战士就跳到水里去凿冰通闸。在脱了衣服跳进水里的一刹那,‘噌’一下我就蹦起来了,河水如冰锥似的往骨头里扎,缓了好久才一点一点下到两米深的地方开始凿冰。
整个过程近两小时,闸通了,电来了,我们的嘴唇都冻成紫黑色了。”阿克苏地区某边防连班长聂胜华的一次“通电”经历可谓惊心动魄。
“长明电改善了战士们边防执勤和日常生活。”该边防连指导员苏义东说,通大网电之前,连队用小水电和柴油机发电,夏季水电大发用电不愁,可到了冬季河水结冰就发不了电。“电力不稳会损坏通讯设备,边防执勤监控系统也无法做到全时监控。现在好了,电力稳定了,可以更好地跟上级沟通,更好地对重要通道进行管控。”随着边防部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以及高科技训练的升级,对稳定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稳定的电力供应,为观测、警戒、通讯、雷达等现代化装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极大提高了边防执勤效率和战斗力水平。
聂胜华驻守该边防连15年,他亲身经历了连队从无电用、到电不够用,再到长用电的每一个阶段。“现在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学习知识,还能和家人视频聊天。能从视频中见到两个孩子和妻子,是我最欣慰的事。”一年仅有40多天假期的聂胜华,说到这眼圈都红了。
电通了,通讯、交通、用餐、饮水等问题都相继得到改善,边防官兵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曾经我们最苦恼的就是蒸箱,一旦电不够用蒸箱一停饭就没法吃了。”苏义东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好了,不只蒸箱能用,连里还添了冰柜、绞肉机、揉面机,饭菜种类多了,战士们的伙食也上去了。”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600千米外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某边防连,今年八一前夕也享受到了大电网带来的福利。“作为团里最后一个通上大网电的边防连,我们期待太久了。”副指导员马佳淇激动地说,“此前,为了优先保证边防工作用电,生活用电就不够。”7月25日,当记者一行从喀什市驱车6个小时来到这个边防连,年仅20岁的战士白鹏接受采访时,腼腆中掩不住对通大网电的喜悦。除了日常边防任务,他还负责队里的供电供水维护工作。该边防连一直采用 “柴油发电机+光伏”的用电模式,平日启动发电机、光伏板维护巡检等工作让他分身乏术,“通了长明电,就有更多时间参加连队训练了。”“大功率电器也能用起来了,特别是净水器。”马佳淇指着走廊上挂着的净水器补充道。因边防连地处高原地区,水中含大量矿物质,直接饮用影响官兵身体健康,为此,去年连队购置了净水器,可因电不够用且不稳定,很多时候成了摆设。如今通大网电了,马佳淇第一件事就是开启净水器,让战士们喝上健康的水。
来之不易———“没有身临其境就不知有多艰辛”
边防连队难以通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恶劣的自然和地理条件,这也决定了每一个边防通电工程都是一场无比艰辛的战役。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某边防连,离城区近300千米的崎岖山路、平均36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成为它与新疆电网之间多年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次就算下刀子也要拿下来。”有着20多年电网施工经验的木吉35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经理马长江暗下决心。
在他的记忆中,近几年的新疆边防通电工程自然条件均极为恶劣,沙漠腹地高温高热,沙暴频繁;高原戈壁冰雪期长,氧气含量低,人员正常活动都困难,电力施工困难自是不言而喻。
“特别是山区气候多变,刮风、下雨、冰雹,说来就来,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一天就可把四季过完。”马长江感叹道,电力施工人员还不时面对着强烈的高原反应,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等层层考验。此外,边防连队多处大山深处,还有许多未通道路,部分线路设备物资运送只能靠人背肩扛。“没有身临其境,就无法感受那过程中的艰辛……”“他爹,你骗得我好苦啊,不亲眼看见,真没想到你干的活这么苦这么累,干完这活回家吧。”木吉35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负责人蒋小纲,因保障35千伏变电站最后通电,一夜未眠熬得发红的双眼噙满泪水,声音嘶哑、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着妻子从工地离开后发给他的一段语音。
蒋小纲离开四川老家来新疆从事电力线路施工已有20年,平时和家里打电话都说工地好得很,吃得好、住得好、工作也不累,景色还好看,从来是报喜不报忧。前不久,蒋小纲妻子来到新疆,想要看看丈夫口中的“美景”。可来了七八天,除了第一天匆匆见了一下后,第二次见面便是在施工现场。眼前的一切,与“美景”大相径庭,妻子含着泪下了山,第二天便回老家了。因是最后投运关键期,蒋小纲都没能去送别。
“你们来时路过的白沙湖美吧,等我退休了,就要去那钓钓鱼。”已经58岁的马长江跟记者畅想起自己美好的退休生活。那时已是2020年了,新疆的边防通电任务应该基本完成了,这位为边防通电辛苦了几十年的老电力人也可以享受一下闲适的生活了。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新疆电力,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