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我们已帮您完成‘光e宝’电子签约,光伏电站的装机总量为5千瓦,今日的发电总量为6千瓦时。”8月9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上唐隆台村居民马成和,欣喜地体验了一回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效快捷的并网服务,也成为青海省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国网光伏云网平台的首个用户。
为贯彻国家能源局《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情况重点综合监管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认真落实“放改服”改革部署,全面实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八大服务工程行动计划,出台“四免费、三降低、两压减、一提升、最多跑一次”等举措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客户用电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让利于民,办电更省钱
“多亏了你们及时帮我处理用电故障,还免费给我换了新的电表,不然这几天生意就没法做了,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兴源饭馆老板马存元对供电公司的贴心服务竖起了拇指。
为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客户用电成本。自今年6月底开始,青海电力正式对客户减免供电方案变更费、用电业务变更费、工程复验费、图纸审核费、复电费、移表费、更名变户费费用,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让利于民。
“按照往年平均业务量测算,通过减免部分业务变更手续费用,每年可让利于客户40余万元。”青海电力营销部主任展洁介绍,费用减免举措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客户减少用电成本,更表明了青海电力落实电改政策、释放改革红利的主动意识和积极行动。
业扩“瘦身”,办电更快捷
“本想着这批枸杞苗要枯死了,幸亏供电公司及时给我的苗圃通上了电,让枸杞苗在最关键的时刻喝上了水。”7月4日,海南州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公司经理赵全录激动地讲述着自己在办电过程中得到的便利和实惠。
“办电做减法,服务做加法”,让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是青海电力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让客户“获得电力”的程序和时间实现“双缩减”,该公司按照“能并就并、能减就减、分类处理”的原则,简化报装资料、优化办电流程、缩短办电时限,各类客户用电申请均实现身份证明“一证受理”,高低压业扩报装环节分别由优化前的18个和16个压减至4个和3个。
同时,该公司全面下放高低压业扩电网配套工程实施权限,推行配套电网工程时限管理和契约服务,将10千伏、0.4千伏非居民报装接电时限分别压减至80天和30天。
足不出户,办电更舒心
近年来,青海电力深化“互联网+”电力营销平台应用,大力推行电e宝、手机App、微信等“线上办电”业务,按照客户自愿原则,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让数据多“跑腿”,客户少“跑腿”,坐享“指尖”服务;对于企事业单位、园区客户的特殊需求,由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推荐建议方案,办理相关用电手续,实现“我跑”“你不跑”。
“昨天上午我才用手机App申请用电,下午就有供电公司的员工打电话预约,今天就上门来装表接电了,真没想到动动手指,用电的事情就办成了。”在西宁市湟源县茶汉索村经营着一家农家院的何宗民,最近逢人就夸网上办电的好处。
“有些居民客户出于各种原因不方便通过线上办理用电业务的,只需要给台区经理打个电话,剩下的事就由我们来解决。”展洁介绍说。为更好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青海电力积极打破内部专业壁垒,推进末端业务融合,推行以台区经理为核心,集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快速响应的服务前端。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客户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暖心服务。
差异服务,办电更精准
“以前办理用电业务都要跑去供电营业厅,加上语言又不通,还要找懂汉语的人来帮忙,现在供电公司派懂藏语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来服务,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好事情。”56岁的藏族老人扎西在体验供电公司的上门服务后感慨道。
青海省藏区占比95%以上,藏族人口近15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4.4%。绝大多数藏区同胞日常用语均为其母语(藏语),只有部分青少年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藏汉双语,语言不通成为藏区群众办理用电业务的最大障碍。
为主动服务客户需求,青海电力自我加压,创新推出“差异化+一站式”特色服务模式。目前,藏区各供电营业厅均设立了办电流程双语公示、缴费终端双语提示、电费发票双语开具等业务。此外,为提升藏区电力普遍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该公司开设藏汉双语培训班,安排熟练藏语的员工担任台区经理,通过上门服务、微信藏语语音服务等方式,为藏区群众答疑解惑、便利办电。
差异服务、精准对接,让藏区百姓的用电满意度直线上升。今年1~6月,青海电力藏语坐席代表共受理用电咨询、报修等业务31150起,客户满意率达到99.65%。“我们在已设立安多语系服务的基础上,还增设了几名康巴语系坐席代表,努力做到沟通更顺畅、服务更精准。”青海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曹昇介绍。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青海电力,服务尽心,用电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