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潍坊供电公司积极应对台风“温比亚”带来的洪涝灾害。王磊 摄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积极应对台风“温比亚”带来的洪涝灾害。李根 摄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积极应对台风“温比亚”带来的洪涝灾害。李根 摄
仲秋时节的齐鲁大地,稻黍浪涌,果蔬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有着全国“菜篮子”之称的山东潍坊,记者看到,“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没有了,电气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模样没了,优质电力令乡村生活换新颜。智能温控、机井灌溉,村民荷包“鼓”起来;拨个电话、划着手机,办电速度“快”起来;电能替代、清洁取暖,乡村生态“新”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言犹在耳。农村农业现代化对生态环境和供电质量的更高需求,推动新一轮电气化进程开启。
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手擎“再电气化”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在供给侧增强电力“绿”意,在消费侧拓展增长“蓝”海,这一程,潍坊电力领航先行。绿色优质的电力在齐鲁大地上无远弗届,点亮鸢都百姓每一个至美笑颜。
服务升级惠农有了新举措
寿光百姓今年迎接蔬果成熟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在潍坊寿光市古城街道尚家庄村,村民徐洪彦站在自家电气化智能蔬菜大棚前,紧缩了一个月的眉头终于展开了:“洪涝发生后,多亏供电公司全力抢修,村里的受损电力设施才能及时恢复。”
“供电公司的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还为我们调来了电动抽水泵。大棚排完水后,现在定植了些大苗,长得快些,这些新种上的番茄将在11月上市。”徐洪彦用手掌在地上抹了一把土,湿润的泥土镶进他粗糙的指缝,边说边用大拇指来回搓捏着黄土。看得出来,老人对这片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8月18~19日,受台风“温比亚”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影响,造成潍坊约30万客户停电,寿光灾情最重。潍坊电力人经过10个日夜奋力抢修,确保受损电网及时恢复供电。光明带来希望,在电力助力下,潍坊已逐步恢复生产。
秋蝉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微风吹动着老人沾满泥渍的裤脚,吹向前方一片片长势旺盛的西红柿秧苗。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一个乡村振兴的演进,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纤至悉。急难险重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我们铭记,而“润物细无声”的电力服务,就其难度、深度和广度而言,或许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更加久远、深刻。
正如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总经理王训杰所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潍坊是传统农业大市,我们生活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央企责任是我们的初心,服务新农村新农业发展,我们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仲秋时节,诸城市桃林镇,薄云小雨天气衬得布满山坡的茶树郁郁葱葱。记者一入村口便听到电动炒茶机的轰响,青涩甘醇的茶香扑面而来。
春、秋两季是制茶的高峰期,进入旺季前,桃林镇朝阳春茶叶生产合作社经理徐连明订购了几台电加热烘干机,急需业扩报装。“经验”告诉他,变压器要扩容升级,手续可不简单,少不得跑一趟市区的电力营业厅。
没想到,传说中的“一次都不跑”改革,徐连明很快就享受到了。手机上下载掌上电力App,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相关资料,提交办电申请,坐等工作人员主动预约上门服务。不到半个月,新的电加热烘干机就接上了电。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句话用在徐连明一家身上再合适不过。“有了高效的电力服务,茶叶品质更好了,销量也上去了,一年轻轻松松净赚400万元。”徐连明笑着说。
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多办事”,是起于微末的点滴变化,却是潍坊电力为乡村振兴作出的用心实践。和徐连明一样,越来越多的乡村百姓体验到了办电“一次都不跑”的便捷,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让他们安心创业发展乡村经济。
农网升级种田有了新法子
摒弃“旧把式”、采用电气化新手段,成了越来越多潍坊农民的选择。
记者走进格瑞农业智能一体化大棚示范园,田埂边“生态农业”的牌子显眼夺目。原本一望无际的盐碱地被一座座塑料大棚遮挡住了视线。眼下正是蔬果丰收的繁忙期,大棚外,到处堆着小山般的麻袋。棚门口,忙碌的身影出出进进。
记者循声走进其中一个棚内,湿润温暖的空气中,一排排齐腰架子上长满了莹润翠绿的羊角蜜,自动喷洒装置如水雾绢带般飘向绿毯似的果苗;从大棚顶端吊挂下来的茎叶上,缀满了一串串朱红色的小番茄,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在智能运转着。
像这样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对电力的依存度很高。寿光农业局项目办主任葛茂英拨开穴盆给记者看:“你们看,下面是温度控制器、水管,都是靠电工作的。如果电出了问题,这些瓜果的营养就跟不上,晚上还会冻坏。”
“无土栽培很娇贵,一刻都离不开电。从培育到插苗、浇水,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到现在都没为用电发愁过。”格瑞农业项目负责人武学文告诉记者,村里线路升级改造期间,供电员工处处替村民着想,提前联系,做好措施,种植一点也没受影响。现在,灌溉、加工全部实现了电气自动化。
享受到电力红利的不只格瑞农业一家,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一个个智能化蔬菜大棚已经成了村里新的风景。
“以前下雨,种菜的往外跑,不种菜的往家跑。现在大棚靠电驱动后,不管在哪里,用手机遥控,什么事都能办。”崔岭西村48岁的崔江元种了半辈子地,近几年越来越体会到优质电力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美”丽和“魅”力。
崔江元掏出手机点开App,熟练地设置大棚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受益于充足电力的保障,他的蔬菜大棚内的卷帘、排风、采暖、浇灌等都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网络实时控制。“以前大棚里的用电都是我们自己扯的线,生活用电和大棚用电混着,不规范更不安全。现在供电公司帮忙更换了线路,非常安全,夜里人走了都可以放心用电。”崔江元一脸满足。
这一切都得益于坚强可靠的农村配电网。在潍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于2016年6月启动,2017年9月完成,共计投资16。26亿元,新增配电变压器5860台,农村户均容量提升至1。85千伏安,73个乡镇、2459个村从此告别了“卡脖子”、低电压,140万亩良田用柴油机抽水灌溉的现象也尘封历史。
电能替代农村有了新模样
这里是安丘市石埠子镇的仁泉惠永光伏电站,湛蓝色的光伏板闪闪发光。这片在齐鲁大地照耀的阳光,已真正开始创造价值。如今,潍坊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均居山东省第一位。
这里是绿意掩映下的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特高压潍坊变电站,来自远方的绿色电能在头顶的条条银线中漫卷奔流,幻变成鸢都人家的一度电、齐鲁大地的一盏灯。
这里是潍河岸畔的东注沟村,村民拿出手机对着机井排灌设备二维码轻轻一扫,面前的水泵就开始运作,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汩汩流进了葡萄地里……
这里是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用心描摹的乡村振兴绿色卷轴,这里是潍电人奋力成就的再电气化现代生活。
如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在人民心中升腾起梦想与希冀交相辉映的时代注脚,新农村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用电体验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寿光市三元朱村,结合当地政府开展的燃煤小锅炉“清零”行动,这里正在全面推广“储能+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式集 中供暖。自2016年11月投运以来,这套集中供暖系统已经让全村800口人在温暖中度过了两个冬天。
“为三元朱冷暖站送电的时候,眼看就到冬天了,全村百姓眼巴巴地盼着送电。最后几天,我们所有人都出动了,试验、验收、装表、接火……大家铆足干劲,终于赶在供暖季之前让两台1000千伏安变压器正常送电,比正常周期缩短了10天,没让村民受一天冻!”回忆起当初的施工情景,孙集供电所员工李军记忆犹新。
“外面6摄氏度,家里25摄氏度,不烧煤,不烧油,到处干干净净!”村民刘丽娟连连称赞。
乡村不仅美丽,出行也更为方便。记者来到寿光市羊口镇的新车站内,只见羊口供电所的3名工作人员正对站内的电动公交车充电桩进行定期维护。如今寿光市的镇村公交大多换成了电动公交车,营子村村民王长春说:“电动公交很方便,我到镇里来一趟只要1元钱,又环保又方便。”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17年,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累计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993个,完成替代电量11.92亿千瓦时,位居全省第一位。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我们供电企业要更好地担当履责,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要,这也是潍电人的初心。”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作兵的话落地有声。
初心不变,步履不停。了望发展的眼光没有界限,正因如此,潍坊电力转型升级的禁锢才一再被打破;正因如此,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再电气化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潍坊供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