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
2018年
●贵州电网公司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98.1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村电网改造持续向脱贫攻坚聚焦、向关键任务聚焦、向短板痛点聚焦。
●投资9.3亿元建成5个小康电示范县,供电可靠率等6项指标达到国家小康电示范县建设标准。
●结对帮扶点调整为109个,共派出驻村干部99人,直接投入定点扶贫捐赠资金693.9万元,帮助协调引进资金2.09亿元,引进项目141个,直接帮助3.5万名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2019年
●贵州电网公司将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90亿元任务,确保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年度目标。
●全面保障易地扶贫搬迁929个安置点和177.4万名搬迁群众用电。
●配合地方政府完成2019年拟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的18个贫困县及拟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的17个贫困县中贵州电网公司结对帮扶点的各项脱贫任务。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南方电网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通过“1+3”精准扶贫模式,即健全一套管理体系,抓实三项扶贫行动(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公益帮扶),实现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成效,展现了国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作为、新担当。
电稳了,奔小康干劲更足了
最近,苹果树正开花、万亩林场在防火期等事情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的电话响个不停。“有了电力作为坚实基础,我们只要有能力,想做什么都没问题。”
海雀,黔西北乌蒙山深处的一个苗族、彝族、汉族共居村寨。如今的海雀村告别了绝对贫困,实现了整体脱贫。
2002年,海雀村通电。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对海雀村进行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所有线路使用绝缘线,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用电也更加稳定。
这几年,海雀村陆续开办了养鸡场、服装厂,搭建了上百个大棚,种植了500亩苹果林。“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产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谈到下一步打算,文正友充满期待与自信。
“十三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稳步推进“小康电”行动,农村电网建设投资超过330亿元。2016年至2018年完成投资190亿元,基本确保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保障贵州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用上电”更要“用好电”,全力满足农业农村和生活用电需求。
“电足了,心暖了,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为贫困地区开展节水灌溉、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面梳理贵州18个拟摘帽贫困县电力行业扶贫工作情况、全面完成18个拟摘帽贫困县结对帮扶点脱贫任务……为了给贵州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电力保障,贵州电网公司从2月开始发起了脱贫攻坚的最强春季攻势。
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贵州电网公司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为自觉的实践,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春暖花开的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板当镇小寨关村、洛麦村、新塘村,处处生机盎然。4年前,紫云县还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地区。2015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贵州电网公司整县帮扶紫云“脱贫摘帽”,先后派出7名扶贫干部组成南网扶贫“兄弟连”深入紫云县麻山地区,因地制宜推进扶贫项目。
如今的紫云县猫营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设备生产为主的“电力园区”,2018年新型电杆厂实现产值3600万元,增加地方税收230万元。板当镇初步建成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实现以草养鸡、畜牧养殖、有机造肥、还田还草的绿色链条。目前菌草种植、有机肥原材料已覆盖板当镇16个村,产业链逐步延伸至邻近的县。电杆厂、生态循环园区等建设期间用工已达1万多人,解决贫困就业153人;150多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4.7万元,村级公司(合作社)投资分红21万元,改变了原来“空壳村”的面貌。
在紫云县县委副书记陈德国看来,电网公司派驻的扶贫工作组将原先单打独斗的驻村干部拧成一股绳,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紫云县只是贵州电网公司切实聚焦精准、扎实推进定点扶贫的一个缩影。贵州电网公司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图一清单”(扶贫地图、责任清单),实施“三项行动”和“黔电菜园”计划,建立了“省、地、县”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打造了“电亮·同步小康梦”扶贫工作品牌。
“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变为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尚春表示,“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扎实推进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和公益帮扶等各项工作。”
把人民的事儿放在心坎上
“总书记说,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对于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走访他家的情景,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村民母先才记忆犹新,“他还叮嘱我要把制陶的手艺传承下去!”
“2016年初,我就购买了一台15千瓦的电窑炉,不再用煤和木材烧窑了。”母先才说,“如果没有电网改造,我就用不了电窑。”供电员工经常来巡查供电情况,如今,他与当地供电所员工成了朋友。
谈及电力对他生产、生活的影响,母先才说:“电给我们陶艺馆带来了巨大变化,没有电,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
在花茂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贵州电网公司始终恪守“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把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村电共建”“电力快车”“便民服务点”……一个个农村窗口服务新模式,不断拓展和延伸着电网企业的服务,让用户体验到舒心的服务。
2018年,为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引导客户有困难就找“客户经理”,贵州电网公司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电力需要。该公司提出将在全省推行片区客户经理管理模式,实行片区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用电全程服务,着力解决客户用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如今,缴纳电费已经不再需要“大排长龙”,用户只需轻点屏幕即可完成;办理低压新装用电业务,不再需要“多次跑路”,只需接受一次现场服务即可报装送电;拨打服务热线,已经不再听见“座席全忙”,而是不到20秒即可打通电话;每月用电情况,也已经不再担心“估抄错抄”,因为已经全部实现了远程集中抄表。据悉,各项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无差别共享。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贵州电网,模式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