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南方电网:“阳芳模式”蹚出扶贫好路子(图文)

作者:孙磊 蔡兴文  2019-06-18

W020190618324424777749.jpg

  2018年9月2日,在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游客在五彩米稻田里秀旗袍。蔡兴文 摄

W020190618324424838208.jpg

  2018年11月9日,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帆和村民展示他们在朋友圈发的网店广告。 蔡兴文 摄

W020190618324424878010.jpg

  阳芳村乡村篮球队正在进行比赛。驻村工作队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着力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丰富苗族群众生活。蔡兴文 摄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台盘乡阳芳村位于台盘乡政府所在地南侧,是南方电网公司精准扶贫示范村创建点。由于历史原因,截至2015年底,全村尚有150户、606个贫困人口。2016年4月以来,在中组部驻台江扶贫工作组成员刘源和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派驻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逐步摸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扶贫路子。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阳芳村调研时,对该村发展红米种植等多项小产业的“造血式扶贫”做法给予了肯定。


  阳芳村按照“党支部主导引领,推动扶贫资金股份化、承载主体组织化、经营责任集中化、扶贫项目精准化”(即“阳芳四化”)的扶贫思路,采取发展产业、合作社引领等举措,立足每个贫困户至少都参与一个合作社、都发展一个致富产业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具有阳芳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径,不仅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也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先锋领路 打造脱贫“主力军”


  “你帮他找个村里打扫卫生的活,不占用太多时间还能增加收入,但他说要照看庄稼不愿意;你告诉他特色种植收益好,他说还是种玉米踏实。”在驻村干部看来,扶贫工作最令人头疼的,不是缺资金缺技术,也不是缺项目缺人才,而是缺战胜贫困的信心和“精气神”。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发现,有的村民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缺乏脱贫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内在思想观念上的贫穷落后,使得一些贫困群众年年扶年年贫,有的甚至越扶越贫,必须要探索出一条路子来解决这一头疼的顽疾。


  “扶贫工作必须得依靠基层党员!”在凯里供电局党委看来,贫困村的党支部是脱贫攻坚战的基层战斗堡垒。党员是农村最有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体,是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党员的先进性在产业转型、思维转变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常常先发动党员。”对此,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斯瀚深有体会。首先由党员带群众干,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效果再反过来影响群众的想法,从而形成党建开展和产业发展螺旋上升的态势。


  2016年初,杨斯瀚初到阳芳村的时候,带领村民种植红米,然而由于种植品种比较新,对产量不确定,对市场需求不了解,起初做种植动员和加工动员时不算顺利。好在村里杨金华在内的多位党员带头,48户参与,25亩的有机红米种植才得以落实。首批精装红米迅速销售一空,平均售价高达每公斤36元,最远卖到澳大利亚。至当年春节前后,共销售红米2100多盒,总收入达23万余元,种植户户均增收近5000元,产值是传统水稻的4倍之多,村集体和合作社各分红12000多元。其他没有参与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再后来,驻村干部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种植五彩米时,186户农户共入股100亩土地,明确收益会低于红米的前提下,动员工作却十分顺利,更有多户村民主动上门询问参与合作社事宜。


  “阳芳模式” 画出致富“同心圆”


  “这个新来的杨书记,这次是送猪呢还是送羊?”2016年初,杨斯瀚初到阳芳村时,有部分村民在嘀咕观望。


  在驻村中,杨斯瀚发现,不仅仅是思想过于保守的现象,部分村民满足现状、奋斗动力不强、总指望政府救济和扶持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有些时候起不到效果不说,还会造成浪费。”对于给牛给羊的现象,时任村主任的杨进深有体会。


  他说,前些年,县里的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落实到阳芳村每户领取鱼苗10斤,由于项目收益对象太过分散,难以监管,最后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经济效益极低。“听说有村民还把送的鱼苗给吃了呢。”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部分村民似乎有点失望,杨书记并没有像其他驻村干部那样送猪送羊送钱。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把扶贫资金量化为股份的措施,现在看来效果十分好。”杨斯瀚说,将扶贫资金量化为股份,明确了受益主体,避免了过去由于受益对象不明确或太过分散造成定点扶贫资金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情况。不仅仅如此,还能通过定点扶贫资金撬动企业、农户或政府更多的扶贫资金,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2016年,村里决定修建农家乐后,刘源和杨斯瀚带头捐赠4000元,凯里供电局承诺出资用于广告制作和宣传费用,其余9名党员率先响应,最后共21人,集资8.4万元开始农家乐修建。后又引入村集体发展资金1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由于村民和村委会均入股,多方投资多方监管,群策群力,后期管理经营效果良好。这个小小的农家乐,开业当天营业额就达到3000元。此举不仅推动了阳芳村停滞多年的旅游开发,更是盘活了阳芳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阳芳村的脱贫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把资金量化为股份,主要是有三个好处:首先让其他企业和贫困户出资入股或者土地入股,真正参与进来,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其次明确受益主体,避免了过去由于受益对象不明确或太过分散造成扶贫资金无人监管;三是出资多元化,通过电网定点扶贫资金撬动企业、农户或政府的扶贫资金,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村民们加入合作社找到组织。”如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建设,驻村干部不断思考和摸索。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村民们渐渐发现,凯里供电局的精准帮扶措施,帮扶资金是直接投入合作社而非贫困户个人。将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从而形成产业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组织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让所有贫困户找到组织,看到希望。


  扶贫的主要目的是让贫困户精准脱贫,良性的产业扶贫是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为有技术有发展意愿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注入启动资金,通过扶贫多方资金入股、合作社承接、统一管理经营的方式,让农民成为股东、盘活村内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合作社运转。通过以合作社为基础,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或承包,经营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提升。经营管理者同时是既得利益者,把“大家的事”变成“自己的事”。此外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得到提升。由于收益的挂钩,经营管理人员往往会主动学习技术,通过统一的管理,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标准化的效果。


  传好“接力棒” 续写新篇章


  2018年3月28日,杨斯瀚的任期结束,凯里供电局又派出杨帆接过了扶贫“接力棒”,继续以“阳芳四化”为扶贫思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37岁的杨帆,从毕业参加工作到驻村前,从事的是继电保护和输电线路等专业性质比较强的岗位。但在阳芳村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帆改变了许多。去年4月,他组织村支两委就阳芳农家乐停业半年重新开业进行推动,最后通过股东大会,以每年5万元承包方式进行租赁,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以上收入,促进入股农户年增收5万元以上。还积极协调资源帮助村民承办长桌宴接待400人,鼓励村旅游合作社开展歌舞表演,村民农家改民宿,积极发展村内旅游。


  杨帆十分注重培养和提升村民市场意识、扶贫产品品牌意识。在他看来,阳芳村产业的下一步发展,还得引导和培养村民的市场意识。为做好五彩米销售,杨帆重新设计了更加好看的五彩米包装,为村里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通了网店,鼓励本村人、准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杨小文回来帮助经营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引导村民们在朋友圈里为五彩米和阳芳村网店做广告,增强村民的市场营销意识。


  形成合力 初见成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今年41岁的杨永贵是阳芳村一名村民。从出生起,杨永贵在语言表达、听力方面上均有很大困难,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过得十分困难,并于2014年被列为特殊贫困户。2016年3月,在凯里供电局捐赠了一笔2万余元的环境卫生整治资金基础上,村里决定用村集体经济作为酬劳,聘用杨永贵和另外一名特殊贫困户担任村环境卫生员,负责阳芳村的环境清洁、卫生管理等工作。如今,杨永贵在家门口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也越过越好。对于阳芳村而言,在杨永贵和同伴的精心清洁下,阳芳村以前垃圾遍地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不仅仅是杨永贵,村民吴国珍、杨世峰等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以园区工人的身份在现代农业园里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工作,不用出远门打工,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今年4月,阳芳村举办了13年一次的牯藏节。牯藏节期间,篮球赛、斗牛、盛装游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近5万余名周边群众前来游玩。其中举办的农民篮球赛就有来自该村、周边村寨及部分单位的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80余支篮球队伍参加了本次比赛。


  如今,走进阳芳村,一股新风扑面而来。阳芳村党支部领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先后荣获全省、全州、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由南方电网公司捐资人民币128万元建设的民宿“水迢情深”,为阳芳村乡村旅游注入强劲活力,并荣获黔东南州“优品级”乡村旅游客栈称号。阳芳村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黔东南州“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也从0元发展到50余万元。2019年,通过杨帆努力争取项目,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将新增大棚蔬菜、食用菌、中华蜂养殖、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等项目,有望实现村集体经济100万的目标。


  回顾凯里供电局在精准扶贫下的整盘棋,我们发现,党建振兴、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并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相辅相成。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推动扶贫资金股份化是源头,承载主体组织化是平台,经营责任集中化是经营方式,扶贫项目精准化是科学的分红模式。


  “‘阳芳模式’是凯里供电局在阳芳村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可复制性非常强,目前已在凯里电网范围内成功推广。”凯里供电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韩旭升说。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南方电网,阳芳模式,扶贫,好路子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