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国网甘肃电力探索西和县王山村扶贫新路径

昔日穷山窝  今日“聚宝盆”

作者:记者 陈晓巍 通讯员 胡俊林  2019-08-30

  印象中,每一个贫困村都是玉米秆乱扔,塑料袋随处可见,草垛堆在房前屋后。近日,当记者走进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王山村时,却看到了王山村焕然一新的一面,破烂不堪的旧房、猪牛乱跑的场景不见了,笔直的水泥硬化路两边绿树成荫,随风摇曳,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经济田,一个个整洁干净的养猪圈,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无不印证着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准扶贫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王山村位于大桥镇政府5千米处、青岗岭北麓,土地面积6995.8亩,耕地面积1126亩,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84户7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434人。截至2018年底,剩余贫困户两户12人。这个曾经闭塞的村子,在两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今日的王山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改善,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2018年,经陇南市政府公示,王山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为拓宽群众增收门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王山村工作队在深入分析优势和不足后,决定依托花椒产业,建立“发展花椒产业、打造农旅互动、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帮助王山村产业换挡提速,农民全面增收。


  漫步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一条新开挖的水渠环绕而过,一栋栋新建的砖瓦房依山傍水而立,安全卫生的自来水通户入宅,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就是该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雷俊。据他介绍,原来村里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养殖业均未形成规模,因此村级集体经济一片空白。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镇政府和甘肃电力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全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花椒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终成功脱贫97户422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记者在王山村见到村民李桃慧时,她正在地里忙着除草。尽管顶着热浪,但她嘴角却始终挂着满足的笑容,忙碌的劳作似乎并未让她感到疲惫。“如果没有甘肃电力的帮助,也许我一辈子就要戴着这顶‘贫困户’的帽子了。”2014年初,李桃慧的丈夫检查出患有二型重症糖尿病。为了治病,家里四处借钱,可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只留下了李桃慧和年迈多病的婆婆以及未成年的两个孩子。甘肃电力驻王山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动员她扩大花椒种植面积,养殖土鸡,不到两年时间,她便成了全村首批获得收益的贫困户。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王山村2018年退出贫困村,主要还是甘肃电力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在后面推着我们干。脱贫不能靠政府把群众拖出贫困,更多要靠群众自己干起来,帮扶工作队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大作用。”大桥镇包王山村干部马洪亮说。


  “输血”不如“造血”。甘肃电力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李明东总结出一条经验:打胜脱贫攻坚战,必须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使其成为当地脱贫、群众致富的“摇钱树”。针对当地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实际情况,村委会因地制宜在王山村成立了创福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当地花椒规模种植达到700余亩。由甘肃电力投资18万元进行“新油椒”种植推广,实现每亩花椒种植增收1500元,带动周边村镇贫困人口2000多人增收脱贫。


  “感谢共产党,感谢村里的帮扶工作队!”搬到小别墅一样的新房子,水电暖一应俱全,采光也非常好,对于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的贫困户王韩战来说,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足以说明对新家的喜爱。


  村里的养鸡专业户张成军今年又扩大了养殖规模,不仅养殖2000多只土鸡,还种植了10亩菟葵,“雷队长三番五次来家里劝说,让我组织村民加入合作社。”据了解,甘肃电力驻王山村工作队的队员每天不是穿行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生产,就是坐在村民家中与贫困户促膝谈心,或者在村部接待群众咨询,昔日的穷山沟、荒山坡、贫困村不到两年时间,变成了市民青睐的“生态园”、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甘肃电力,西和县王山村,扶贫新路径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