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海来阿呷家院外的山梁上眺望,是走不完的路,翻不尽的山。这个在一个月前刚刚嫁到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的彝族姑娘正在合作社的川贝母田中忙碌。3年中,和她一样来这里安家的十几个姑娘让阿吼村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在她们看来,重重天险再也阻挡不住大凉山深处的好日子。
1000公里之外,四川藏区海拔最高的甘孜州石渠县,藏族阿妈泽央西用电炉熬起了浓茶,油灯照明、牛粪取暖的苦日子成了记忆。
相去千里,两人的命运之变背后,是发生在更广袤大地上的川蜀跨越。
五年来,四川省减少贫困人口5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9.6%下降到1.1%。深度贫困的凉山州减贫4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9.5%下降到12.7%,甘孜州、阿坝州等藏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6%。战胜深度贫困,进入倒计时。
在与深度贫困的鏖战中,四川电网人创造着走向光明的跨越。
彝区藏区62.8万人告别无电历史,供区内全部贫困人口的生活及产业发展用电得到全面保障,造血式扶贫塑造贫困山乡的发展新姿态。川蜀大地上,银线编织的小康图卷正徐徐展开。
飞针架线筑通途 坚强电网挺起脱贫脊梁
四川凉山州和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在内的川地藏区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国第二大藏区,复杂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彝族“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特殊历史,让四川成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州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一场巨变正在发生。
80岁的阿古曲拉大娘改变了泥地挖坑、烧柴取暖、席地而睡的习惯,住进了电炉取暖的彝家新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保障了13万余户易地搬迁新居用电。从彝家新寨到藏区新居,电气化叩开文明富裕的大门,让贫困百姓站上生活的新起点。
电力是通向现代文明的重要介质。战胜深度贫困,补齐电力基础设施短板是关键的先导工程。
2018年3月,国家电网启动供区内“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一轮电网建设攻坚的热浪随之在川地席卷。
四次跨越雅砻江,正在建设中的冕宁县里庄镇110千伏线路在大凉山中飞针走线,运输物资的马帮在深林中时隐时现,传出清脆的铃响。在山地占比超过七成、海拔高差超过5000米的大凉山,电网线路跨越高山峡谷,穿越河流险滩,经过无人区,施工难度超乎想象。
“开挖一个基坑的时间是常规工程的2-3倍,但工程进度却不容耽搁。”国网凉山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程瑞说。不能让一户一人因电力原因影响脱贫。急、难、险、重,成了凉山州电网建设中的艰巨考题。
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潘海涛告诉记者,进入电网建设高峰期,凉山州在建工程现场已达300多个,投入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近3000人。从加强多方合作到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从严控工期进度到严把工程质量,紧锣密鼓的建设节奏背后是严谨有序的工程组织。年底前,凉山州“三区两州”电网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
特别的困难、特别的关注、特别的投入。国网四川电力对四川省88个贫困县的电网进行详细梳理,“新甘石”联网、川藏联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电网工程解决了10个县孤网运行问题。“十三五”以来在深度贫困地区投资55.65亿元,在全省范围投资340亿元进行农网改造,实现 5113眼机井通电、5992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1194个自然村通动力电。既有“低电压”问题全面消除,36个深度贫困县户均配电容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看上电视、用上冰箱,搞起加工、办起企业,贫困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电力晴雨表度量出百姓的阳光生活。三年来,四川省深度贫困三州年用电量由223 亿千瓦时增至27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77%;三州GDP由1803亿元增加到2131亿元,年均增长5.71%。
将四川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网四川电力促进清洁能源资源开发,建成了藏区彝区五大水电送出通道,保障了“三州”4317万千瓦清洁能源并网,年发电量1643亿千瓦时。2016年以来,“三州 ”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增加,累计达189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带来售电收入 500 多亿元。 通达四方的坚强电网畅通脱贫攻坚的血脉,筑成走出贫困的通途。
力拔穷根开新路 塑造发展新姿态
一辈子靠天吃饭的阿吼村村民巴久木加去年起开始有了固定收入。第一次从村里的合作社领到1450块钱的分红,巴久木加攥在手里数了又数。“三年前入股200块,以后年年都有收入。”三年前,阿吼村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500元。
2017年,阿吼村脱贫了。2018年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至7180元。改变从村里来了国家电网人开始。
2016年,国网四川电力开始定点帮扶阿吼村。“要实现真脱贫,就要拔出穷根,改变村民靠天吃饭、只求温饱的落后思想,开辟出适合在海拔3000米的山间台地发展的产业新路。”已在阿吼村扎根三年的第一书记王小兵说。
占地279亩的阿吼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起来,王小兵为村里引进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百合、川贝母、青刺果等作物,又带领村民养起了成活率高、出栏快的阉鸡品种。小山村成立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了扶贫开发农业公司,打造绿色生态的“丽火”品牌,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3年来农特产品收入超过60万元。
不止于阿吼,在乐山马边县,冠以当地“彝兴”品牌的跑山鸡、彝族姑娘的花间刺绣成了电商平台上的抢手货。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扶贫干部组织起了养殖竞赛、彝绣劳动竞赛,多劳不仅多得,还有额外奖励。来参加养殖、刺绣等技能培训的村民越来越多。只知耕种的老汉成了养鸡专业户,农家阿妹成了刺绣手艺人。村民的劳动意识和生活热情日益浓厚起来。三年里, “彝兴”和“丽火”两家农业公司累计实现产值36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160多万元。
“一个人掌握过硬技术,一家人就能脱贫致富。一个孩子学有所成,一个家庭就能改变命运。”马边县高石头村驻村干部李红艳说。
在国网四川电力在定点帮扶的142个贫困村,传授彝绣技能的专业合作社,培养电工、泥瓦匠的技能培训班,普及农业知识、宣讲文明习惯的农民夜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国网四川电力秉持“授之以渔、扶之以智”的扶贫理念,派驻207名优秀员工驻村帮扶,构建“建档案、抓培训、搞竞赛、搭平台、建联盟”的“五步走”工作法和“产业+智力+爱心”三位一体的特色扶贫模式,帮助12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奔向小康的大门打开了,文明进步的路还有很长。
“扶贫是起步、小康要迈步、致富不停步、文明大进步。”国网四川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洪恩说,“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国网四川电力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打好消灭绝对贫困的攻坚战,打好防止返贫、同步奔小康的持久战,与贫困地区群众携手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今年底,四川藏区2州以及18个市的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凉山彝区计划实现14.1万贫困人口脱贫,318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摘帽,在明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告别绝对贫困。
踏山而行,攀岩而立,这是脱贫攻坚路上的四川精神。开山拓路从不止步,川蜀跨越仍在继续。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四川电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