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电网,纵横神州大地,连接城市乡村,进入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幸福,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蝶变。从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80%以上为无电人口,到如今架空线入地、手机APP购电、智能电器进入普通居民家中……7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到领先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主网坚强可靠、配网智能高效,让全社会共享电网发展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发展基础薄弱。1949年,中国人均年发电装机容量仅为3.4瓦,人均年用电量仅9千瓦时。70年来,中国电网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巨变,如今,国家电网也已成为全球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电网,为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电生活的巨大变迁,背后折射的是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组建成立,电网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输电能力从弱到强,结构从孤立到互联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西藏与西北电网实现异步联网,除台湾外中国电网基本形成了全国联网的互联电力网络。到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形成了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9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4945千瓦时,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大体量的新能源装机增长,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新能源发电还是新能源消纳比例的提升,都离不开安全、绿色、高效且具有平衡调节能力的电网。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市场平台功能,提高电网平衡调节能力和源网荷协调互动水平,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深化再电气化进程,积极推动绿色清洁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已制定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30项重点工作,构建起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能源绿色转型。
配电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用户对电网服务感受和体验的最直观对象,在助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转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国家电网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城市试点建设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成了标准统一的配电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显着提升。未来,国家电网将以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和提高可靠供电水平为重点,持续提升配电网标准网架、设备技术和智能化管控水平,推动中国城市配电网向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核心正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这一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集成先进输电、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储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未来,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泛在互联、协调互动、智能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将有力保障各种能源生产主体和用能设备灵活接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人们用电带来更多便利,造福整个社会。
服务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更好满足新时代农村用电需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农村年用电量仅为2000万千瓦时,平均每个农民年用电量仅为0.05千瓦时。到1978年,农村面貌虽有很大改观,但生产力仍然受到束缚,40%的农民依然过着“耕地靠牛、照明靠油、用水靠挑、碾米靠推”的无电生活。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战略背景下,2006年,国家电网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结束了新疆、西藏、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州北部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全面解决无电问题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
由于剩余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面对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国家电网先后与无电人口较集中的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甘肃5省(自治区)政府签订共同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协议,集中力量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2015年,国家电网提前半年实现了延伸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解决了34.7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有力促进了边远地区农牧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国家电网制定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力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并于2017年9月提前3个月完成建设任务,有力服务了脱贫攻坚。
如今,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电力消费的效应明显,2018年,全国农村用电量达到2.46万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了30%,这三年平均年增长率是9%,较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3个百分点。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强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网网架薄弱、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力争到2020年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初步建成清洁高效的农村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有效保障农业农村新业态、电采暖设备、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等新型用电需求。
脱贫攻坚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规划投资32亿元,专项用于配套电网建设,确立了“电站同步接网、电量全额消纳、收益及时支付”的目标,积极主动做好并网服务,保障项目早并网、早获益。按照国家“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约1000万千瓦。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营业区内将建成村级电站约3万座。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聚焦定点扶贫,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建设,2018年完成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投资392亿元,实现除西藏外村村通动力电,西藏大电网延伸覆盖64县;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实施消费扶贫。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定点扶贫“四县一区”中的青海玛多县、湖北神农架林区和秭归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助力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未来,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村生产消费换代升级,助力亿万农民走向富裕。
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企业,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传统电网赋能
谈起今年最火的能源关键词,非“泛在电力物联网”莫属。围绕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电力用户、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供应商等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最终为各方(包括用户、电网、发电企业、供应商、政府以及社会)服务。
今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和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坚强智能电网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半年过去,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营配贯通试点的停电信息分析、配网故障研判等功能得到应用;智慧物联体系建设完成总体设计和一系列典型场景设计;同期线损治理取得重要成果,消除负损线路9349条、负损台区9.3万个;“网上国网”在浙江试点运行,实现各项业务“一网通办”;现代(智慧)供应链建成25个业务场景;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逐步推广应用,新能源云平台启动建设,商旅平台在17家单位推广应用;内网移动办公在总部上线运行,整合移动作业终端6.8万台,“一人多终端”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大数据是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将数据汇聚、共享,为用户、供应商和社会提供数据服务,使数据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5月21日,国网大数据中心揭牌成立,为国家电网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撑。具体来说,国网大数据中心未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聚焦大数据前沿技术及应用,做好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高效应用和增值服务,为电网业务和新兴业务提供平台化支撑;加强与上下游、客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作,打造能源行业国际一流大数据中心。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之一。电力经济指数产品利用电力大数据客观、高频的特点,从电力视角反映区域、产业、行业等不同层面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实现跨省市、跨行业电力数据关联分析,提升区域产业、行业发展态势的洞悉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为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未来3年将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攻关期,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到2024年将完全建成。可以预见,未来电力用户、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供应商等将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连接起来,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国家电网公司将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机遇,提供价值服务,为国家智慧能源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国家电网,70年,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