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不进水源,挣不来白面”,作为贫困村委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巡检司镇钟山村留给外人的印象向来是天干少雨、沟壑纵横。
然而,走进钟山村,车行山间,眼前景色却让人心旷神怡:田地郁郁葱葱,随处都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一幢幢移民安置房小楼错落有致,绿意浓浓,一片片果林顺风左右摆动,果实累累。
入春以来,云南气候极端异常,降水大幅减少,正遭受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然而,大旱之下,原本缺水的钟山何以成为“绿洲”?
钟山村第一口深水井
钟山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石头多,土壤难以储蓄水分。想要取水,只能打深井,苦于没有资金,村民们一年年受着缺水的苦。“过去只能靠收集地表水,等老天下雨”,钟山村监委主任熊美贵介绍,全村建有小水窖886口,仍无法满足人畜饮水。村民们日盼夜盼能有一口自己的井。
情况在2010年有了转机。2010年云南特大旱灾,南方电网公司筹集资金,组织职工捐款,在云南打下了34口“南网井”,钟山村的“南网井”就是其中之一。
至今,这仍然是钟山村唯一一口深水井,井深220多米,水质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天出水量可达960方。熊美贵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村民们老老少少拎着桶,争相赶来接水。大家奔走相告:钟山有水了。
“南网井”让村民发展有底气
蓄水61.88万立方的石碑停水库,水库边还写着“水深危险,禁止游泳”,库底却早已干涸开裂。在钟山村委会主任孙树德的记忆里,水库从未干过,“3米多的波浪打得白哗哗的。”
“从去年到今年还没下过透地雨,靠天上下的那点,黄灰都没扑倒”,站在田里,孙树德却并不着急,抬头望去,不远处的“南网井”旁,村民们正在抽水育苗。
钟山主要经济作物是小米辣,种植面积有上万亩,收入可达每亩2万元。王贵平种的2.8亩小米辣,靠抽水浇苗,省了不少费用,“拉水要120元一车,3车才浇得过来,从‘南网井’抽水,方便还省钱。”王贵平说,再过不久,小米辣就能够上市。
汪开雄养殖厂里,老汪正在给猪冲洗,今年他的“猪生意”不错,即将出栏的69头生猪,预计收入可达10多万元。“多亏有了‘南网井’,水直接进圈,要是放在过去可不敢想。”指着正在自动喂水器旁喝水的大白猪,汪开雄说,过去靠车拉水,一车就要400元,每天两车水都供不上,想扩大养殖规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南网井”,就有了底气,老汪明年还想再多养上几头。
为“南网井”持续供水提供电力保障
从起用到现在,“南网井”在钟山持续服务了10年。10年间,云南电网公司红河弥勒供电局朋普供电所的供电服务队,定期开展变压器和线路特巡,为“南网井”持续供水提供电力保障。
“自从开始抽水,就没有停过。”电力保障下,2019年,钟山建起了能够储水1000立方的水窖,架起了自来水管网,“南网井”又成了自来水的供给源,服务地域延伸至旱塘、麦斗等7个村小组。
走进异地扶贫安置点,45户居民小楼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南网井”自来水。扭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村委会副主任张斌边洗手边高兴地说:“水直接进户,洗澡做饭,扭开就有,这就是‘南网井’带来的好日子。”
旱情之下,遍地焦土,“南网井”之上,钟山成了“绿洲”。
田里辣椒,山上水果,钟山发展经济作物、组建专业合作社……钟山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10年的时间,“南网井”让钟山村人越来越有底气,963户村民齐心脱贫奔小康。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钟山村的贫困发生率0.11%,贫困户仅剩2户,贫困人口4人,2020年即将全部脱贫。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涓涓流动,南网井,大旱,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