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和往常一样,蓝田村宋家理事长宋志强家里聚集了六七个村民,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当地产的葛仙茶。客厅内的空调送来丝丝凉气,64寸的大彩电播放着电视剧,一墙之隔的厨房里电磁炉上正煲着汤,庭院里3台电动车正在充电……这一惬意的生活画面在江西蓝田村随处可见。
品味着幸福的滋味,村民们直言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近日,江西省鹰潭市平定乡蓝田村村民们联名给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村民们说:“蓝田村家家户户实现了电气化。”“有了电做保障,我们在致富路上更有底气了!”
“蓝田坂”变身秀美乡村
蓝田村位于江西龙虎山信江末端白塔河畔。20世纪50年代末,蓝田村因为血吸虫灾害,成了“穷不过蓝田坂,填饱肚子靠要饭”“有女不嫁蓝田郎”的“瘟神村”。当地发扬“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血防精神,在全国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并夺得全国血防第一面红旗。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闻讯,欣然命笔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送走“瘟神”,迎来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蓝田村村民们开启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征程。2015年,作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村,蓝田村迎来脱胎换骨的嬗变,逐渐发展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血防文化特色村,被江西省授予“江西十大秀美乡村”等称号。
与蓝田村宅基地改革结伴而行的有村里用电设施、用电水平的逐年上升。“宅改前,蓝田宋家仅有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细小的裸露线,供电线路又长,电压极低。现在电力线路建到了合作社基地,村变压器增加到了3台总容量1200千伏安,家家户户实现了电气化。”宋志强感慨用电变化大。2018年6月29日,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蓝田宋家考察新农村建设时指出,蓝田村的电网建设得很好。
蓝田村的用电水平如今怎么样?从空调就看得出。2015年,空调在蓝田宋家还是稀罕物,只有一户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安置了空调。2020年8月,全村家庭共安装了382台空调,户均2.2台。户均容量达到5千伏安以上,增加4.6千伏安以上。蓝田村年用电量由2015年5万千瓦时增长到现在的70多万千瓦时,户均用电量由2015年284千瓦时达到如今的4100千瓦时。
村民宋活美说,2015年以前,他家全部家用电器就3个灯泡,每个月电费也就几元钱。如今他家已开设8间民宿,空调成为每间房的标配,年收入超过7万元。
让赣鄱大地人民群众“用好电”
蓝田村的“改头换面”,是江西农网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赣鄱大地,类似蓝田村的幸福故事数不胜数。电力发展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了由“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十三五”以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持续优化农网结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促进农村生产消费换代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江西农网设备水平、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持续提升,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农村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得到显着增强,农网“两率一户”指标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要求。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江西农网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江西电力在经营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坚持民生为本,在2016~2019年累计投资193.62亿元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其中,高质量完成了62个县(区)3126个自然村“村村通动力电”项目、95个县3270个小城镇(中心村)建设改造工作,以及5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小康示范县配网工程建设任务。
为了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江西电力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摸清家底,精准立项、精准改造,避免重复建设。以示范台区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典型设计和地域环境、特色、气候等因素,推行配电网差异化设计建设,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让农网改造升级的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江西电力,农网升级,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