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和记者团参观完“南网知行”书屋后,在井美村中心小学和学生们合影。 林梓博 摄
人民政协报、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在井美村产业扶贫项目现场采访。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宝仪 摄
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建强关心村民李春喜的蜜蜂养殖情况。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赖增鹏 摄
广东电网公司揭阳揭西供电局大溪供电所的员工前往村民家提供供电服务。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赖增鹏 摄
风景优美的井美村。 林梓博 摄
■ 坐标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大溪镇井美村
■ 概况
井美村南枕金山,北临榕江,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井美村总户数431户,总人口1948人。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姚纯铭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2016年4月,南方电网公司选派第一批3名扶贫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驻井美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5月份再次选派第二批3名干部驻村。
驻村期间,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以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为目标,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扶贫工作的关键,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真抓实干,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了井美村精准脱贫的基础,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
■ 贫困情况
2016年,井美村被列为广东省定贫困村,相对贫困户56户219人,贫困发生率11.02%。
井美村地少人多,种植业农户仅仅依靠少量“人口田”从事简单耕作,无法从事规模农业生产,造成家庭缺少主要收入来源。
集体产业发展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村集体收入没有可靠、稳定的来源。
■ 脱贫成效
2019年,全村相对贫困户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6万元/年。2019年底,经考核验收,井美村成为广东省第一批达到全村贫困户脱贫、定点贫困村出列标准的省定贫困村。井美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2019南粤慈善之夜年度美丽乡村”(全省十个之一)。南方电网公司荣获揭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称号。
蔬菜基地盘活土地和人力资源
井美村地少人多的问题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一大阻碍,扶贫工作队一开始的想法是在村里创建合作社。但运营成本太高,而且村里人口和产品出产量并不足以支撑合作社的运作,合作社的形式并不适合井美村的实际情况。
到底什么样的路子才适合井美村呢?
“扶贫工作,不能只扶一时之贫,应当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确保稳定脱贫。”南方电网公司派驻井美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建强告诉记者。
扶贫工作队多方调研,多地考察,探索出了一条“走出井美发展好井美”的发展思路。他们提出跟当地农业公司合作,利用邻村土地资源共建蔬菜基地。“我们输出劳动力,将我们的人力和邻村的土地相结合,达到共赢。”刘建强说,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运营,蔬菜基地的主要产品有菜心、芥兰和小白菜等,全年总产量约4千吨,主要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有了稳定的产业和资金支撑,井美村的产业如今发展越来越好。”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扶贫工作队在网上开起了微店。新形式新气象,有了电商平台的支撑,基地的蔬菜销售量更上一层楼。今年9月,南方电网公司在“南网商城”推出了“赫兹乐购”,更是为消费扶贫添上一把火。“赫兹乐购”打通了扶贫产品个人采购渠道,为个人爱心消费提供简单易用的采购方式,公司系统内外人员皆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购买扶贫产品。
一个蔬菜基地盘活了井美村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提升。
家门口就业创业收入稳定有盼头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的旅游行业进入了“寒冬”。在惠州做导游的李玉萍过年回到家乡井美村后,无奈进入了失业状态。“我在家呆了两个多月,一直没有收入。疫情稍微好点之后,我去惠州找了一轮工作,可是都没有什么收获,只能又回到家里。”李玉萍说。
疫情期间走访时,扶贫队员关注到了待业在家的李玉萍。“以前我一直在外面工作,也没怎么和他们接触过,所以一开始也没想到他们能帮忙,彬哥问我要不要回家工作时,我还挺困惑的。回家能做什么呢?我也不会种菜呀。”李玉萍谈及当初的迷茫时忍不住笑了。她口中的彬哥,是南方电网公司派驻井美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晓彬,他劝说李玉萍留在家乡,加入蔬菜基地工作。
如今,“平台运营组长”成了李玉萍的新身份。在蔬菜基地,她负责在电商平台上上架货品,根据客户们下的订单对产品进行分装打包,再通过快递运送出去。最忙的时候,李玉萍曾一天发出去1500多公斤的货物。“忙一点好,忙一点说明我们产品卖得好啊,越忙大家反而会越有激情,因为收入就多了嘛。”李玉萍说。
此外,扶贫工作队也在积极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们自主创业。李明强一家有7口人,曾经也是贫困户。2016年,扶贫工作队在村里走访了解到李明强的厨艺不错,便建议他自主创业,开间饭店谋生。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李明强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扶贫工作队却说能为他申请扶持资金。
就这样,李明强拥有了自己的肠粉店,每天从凌晨4点到中午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日子虽越过越忙,但也越来越有盼头。”
建设“扶贫车间”“南网知行”书屋留下更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扶贫工作队都在摸索一种长期有效的模式。“即使以后我们的扶贫队伍撤离了,村民们也能够继续有工作,有收入。”刘建强说。
“扶贫车间”就是扶贫工作队探索的一种长久脱贫方式。
“扶贫车间”出产的产品,要先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再分批进行保存、包装等工序,最后进入专业的配送链条。同时,“扶贫车间”也是一个兜底的“就业池”,能接纳那些无法离家外出打工的村民们来就业。“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产品质量提上去,口碑有了,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客户下单。”刘建强说,销售好了,才能保证车间员工的就业稳定。
扶贫先扶智,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是为以后的长久发展打下根基。南方电网公司投资了25万元建起了大溪镇中心小学“南网知行”书屋,惠及400多名师生。书屋配套图书2000余册、教学一体机一套及书桌书架一批,打造多媒体、多功能的阅读、教学空间,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精神家园,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探索世界,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南方电网公司还加大奖教助学力度,2016年至今累计发放了25.66万元的奖教助学金。
2015年,井美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仅5015元。而到了2019年,井美村扶贫产业项目创造收益达到31.2万元,2020年预计能为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收益35.09万元。这个环境优美的村庄,如今不再道路泥泞、房屋破败,青山绿水间点缀着白墙青瓦是这里最让人心醉的景色,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脸传递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一步一个脚印,平稳长久的发展是扶贫干部交出的最好的脱贫答卷!
■ 媒体反响
10月20日,“走进新国企电亮小康行”活动启动后,新华网、“国资小新”微博等陆续刊发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报道,直击“电亮小康行”第一现场,展现南网扶贫成果;“南网50Hz”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也全程对此次活动进行播报。
■ 脱贫经验
“1+3+1”模式
党建引领、“三业”驱动、教育赋能
“1”是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带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召开支委会专题研究重点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家宣讲精准扶贫政策,解决民生问题。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开展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建、慰问老党员、党员志愿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头雁”工程建设,井美村实现并坚持了村党支部书记“三个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四是强化作风建设,以“严细实”的作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改善贫困户居住生活环境,目前56户贫困户均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五是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村规民约,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制度,建立村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等。
“3”是指以行业扶贫为基础,产业扶贫为根本、就业扶贫为重点“三业”并举,同向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发挥行业扶贫优势,投入资金239万元改造井美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5千伏安,比2016年增长1.58千伏安,实现了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解决了井美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加强行业消费扶贫,2019年消费金额达到123.95万元。二是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党支部与驻村工作队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在巩固井美村原有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提出“走出井美发展好井美”的产业发展思路,动员和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促进稳定就业、就近就业。通过发放创业启动金2.41万元,帮助5户32人自主创业发展餐饮业等,创收26.61万元;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技术技能培训,帮助22户98人到珠三角等地区务工,创收127.38万元;发展产业、增加公益性岗位,帮助11户43人在本地从事建筑、车衣工为主,创收43.68万元,有效克服了贫困户“等靠要”的心理。
“1”是指坚持教育赋能,加大助教兴教力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是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定期走访了解,跟进落实当地中学对1名残疾适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目前井美村建档立卡户在校生46人全部享受教育资助政策,现有的义务教育扶贫政策100%落实,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大奖教助学力度。开展“南网金秋助学活动”“奖教奖学”“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帮扶活动,2016年至今,累计发放25.66万元奖教助学金。三是加强教育硬件设施保障,投资25万元新建了大溪镇中心小学“南网知行”书屋。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方电网,广东井美村,长久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