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大美龙江,振兴发展(图文)

作者:本报记者 解琳琳  2022-06-30

ab7c05de-76f9-42dc-be72-d2ffc6229618.jpg

  莽莽小兴安岭,绿意盎然;广袤三江平原,生机勃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黑龙江,始终牵挂黑土地,两次赴黑龙江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多次就东北、黑龙江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持续提升电力服务品质,全力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粮食“压舱石”提供电力保障

  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的重点。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黑龙江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指明方向。

  “第四管理区三十七作业站二号地水稻田注意,目前杂草长得较快,需要尽快除草。”6月20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物联网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农业平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向种植户发出提示。七星农场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包括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监测装置,覆盖农场的122万亩耕地。

  智能育种、卫星导航、农情监测……黑土地上,智能农业技术正在拓展应用,黑龙江省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电力的坚强保障。2016~2021年,国网黑龙江电力累计完成13.8万眼机井通电、527个村屯通动力电和3165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在农村地区安装智能电表950万块,实现智能电表和农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全覆盖。

  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状况。今年5月初,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1000万亩水稻插秧工作全面展开。受疫情影响,建三江务工人员明显减少。建三江分公司各农场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运用到插秧作业中。

  为保障插秧机作业顺利进行,建三江供电公司员工对15个农场的农业物联网中心的用电设施进行检修维护,协助通信公司检查通信基站的用电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插秧机作业用电。5月19日,1000万亩水稻插秧顺利完成,比往年提前了4天。

  每年4月中旬至8月末是水稻灌溉期。国网黑龙江电力针对灌溉期间电网高负荷运行实际,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开展客户供用电设备安全检查,全力满足灌溉用电需求。今年春耕期间,国网黑龙江电力成立887支春耕春灌保供电服务队,累计走访农业客户43978户;为3433户客户办理春灌接电业务,接电容量92.7万千伏安;累计巡检春耕春灌线路2912条、配电变压器5.57万台,消除设备缺陷2120处。

  乡村电气化助力林区经济转型

  黑龙江是全国重点林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6年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要广开思路、多策并举。

  越来越多的林场人吃上了“生态饭”。5年来,伊春市累计接待游客6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的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蓝天白云下太阳能路灯林立,巍巍青山脚下观光电瓶车穿行。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电力必不可少。国网黑龙江电力以建设坚强电网和优化供电服务助老林区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持续加大伊春地区电网建设力度,提升供电质量。

  2017年4月,伊春供电公司以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及所属溪水林场为试点,改造10千伏工业线溪水林场台区,采用直埋入地电缆替代原来的架空裸导线,让景区环境更美观,供电可靠率提至99.8%。

  溪水林场台区改造当年,林场54户常驻人口中,有14户木耳种植户报装了三相电。上甘岭供电所为种植户提供“一证办理”服务,每户种植户报装到安装计量装置通电的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

  除了种植木耳,林户们也利用自家小院开起了吃、住、采摘一体的民宿。2019年6月,上甘岭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岭尚欲雪民宿冬季取暖所需煤炭加人工费用每月要3万元左右,开销大。供电员工向民宿经理介绍了电采暖执行电价及新装政策,并为该民宿制订详细方案。“用空气源热泵,电采暖每月费用约为1万多元,省钱又环保。”岭尚欲雪民宿经理说。随后,溪水林场更多的住户报装了电采暖。截至目前,林场已有电采暖客户33户,占林场总户数的61%。

  供电可靠提升村民获得感

  6月22日一早,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王海珠开始直播鱼皮画制作,她左手拿着马哈鱼皮,右手握着剪刀细细裁剪……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鲤鱼图诞生了。

  八岔村地处北国边陲,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赫哲族同胞的聚居地之一。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八岔村,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2016年,国网黑龙江电力对八岔乡30个村屯进行电网改造,改造10千伏线路29.15千米、0.4千伏线路89.31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65台,总容量1.77万千伏安,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更加稳定。

  近年来,八岔村发展鱼皮手工艺术加工和渔产品加工等产业。王海珠是八岔乡海珠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过去我们都靠手工鞣,现在电力充足了,经电力热压、鞣制后的鱼皮像布一样,做出来的鱼皮画颜色正、质量好,能卖出好价钱。”王海珠说。2018年7月中旬,王海珠家开始经营渔产品加工。渔产品生产加工和冷库储藏都需要可靠的供电。为了让当地村民更好地发展鱼皮手工艺术加工和渔产品加工,佳木斯供电公司员工定期上门为村民检查供电设施,还对客户产权的线路、设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黑龙江地处祖国边陲,边境线总长2981.26千米。2016年以来,国网黑龙江电力实施边境县电网建设项目127个,涉及线路2.05万千米、变电容量365.07万千伏安,改善边境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现在的八岔村正如《乌苏里船歌》所唱的那样,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来源:英大网

标签:黑龙江,振兴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