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到小雪天下雪。从东北大地到华北平原再到江淮两岸,农户们或抢抓农时进行农作物冬季管护,或忙着开展大棚作物种植。从秋收到冬藏,美丽乡村孕育着勃勃生机。
11月22日,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60岁的种粮大户张景会在自家稻田边的红砖大瓦房内给白花花的大米打包、装盒,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秋收,黑龙江粮食生产迎来“十九连丰”。张景会家的水稻田里,稻浪滚滚,一片金黄。他说丰产又丰收,电力帮了大忙。立志“种好地、多打粮”的张景会,准备将今年生产的新米发往全国各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国网黑龙江电力(建三江)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服务秋收用电。
大江南北,振兴宏图徐徐展开,上演着端牢“中国饭碗”的中国实践。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丰产丰收底气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端牢“中国饭碗”,需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走进张景会位于稻田边的房子,“全国先进科技示范户”的牌子十分醒目。张景会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技,积极探索应用科学种植新技术。“现在都在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应用标准种植、数字管控等新技术。”张景会介绍,依托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物联网平台,他在田间安装了智能监测装备,通过电脑就可以监测气温、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有了可靠的电力,青龙山灌区渠首次引入黑龙江水灌溉稻田。他笑着说:“江水水温高,含有大量有机质。用江水灌溉,种出来的水稻品质提高了不少。充足可靠的电力,就是我们丰产丰收的底气。”今年,张景会种植的352亩水稻亩产达1300斤。
国网河南滑县供电公司持续加强农网建设服务高标准农田。
中原熟,天下足。11月30日,在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河南省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安阳县瓦店乡,自动化电力灌溉设备高效运行,农民手拿电卡在井台轻轻一刷,接田连地的冬小麦便可畅饮越冬水。国网安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负责人介绍,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配套电力设施新增配电台区14个,新增容量1.7兆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6.1千米,全面满足该乡760亩自动伸缩式喷灌、948亩固定式喷灌、1126亩卷盘桁架式喷灌等现代农业灌溉用电需求,并为实时气象监测、远程综合监测和控制等智慧农业监测设备安全可靠用电提供支撑。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落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提升电力供应和供电服务质量,满足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新需求,助力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农业效益,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造现代农业强省。2012年至2022年10月底,国网河南电力共建设农田机井台区2.3万个,为18万眼机井通电,受益农田面积940万亩,每年减少农民灌溉支出5.6亿元。
产业发展根基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充足电力奔涌大江南北,粮食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努力交出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国网山东聊城供电公司员工巡检高标准农田排灌电力设备。
11月22日晚,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灯火通明,金灿灿的稻谷随着传送带进入初清机。车间里机器轰隆作响、运转不停。“从10月初秋粮收获开始,我们的机器就一直在满负荷运转。现在,我们每天生产出来的大米能装满10节货运火车的车厢。”该公司总经理杨长玉介绍。
近年来,黑龙江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给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企业多措并举保障秋粮生产用电,让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用电无忧。”杨长玉说,“就拿我们的大米加工来说,供电所专门针对粮食生产加工制订了重点保电措施,每天安排专人巡检用电设备及所属线路,及时排查故障隐患,满足我们粮食生产加工用电需要。”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为助力破题“盐碱地农业”,国网山东东营供电公司综合考虑园区电气化和智慧化应用需求,全面开展“低碳智慧+乡村振兴”双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打破专业壁垒,建成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业精准培育、梯度盐田开发、园区低碳用能等1000多组数据实时共享。
国网山东东营供电公司员工在盐碱地试验田开展用电检查。
在盐碱地里种粮,施水施肥是门大学问。国网东营供电公司依托大数据平台,研发了一套多模供电与低碳控制农田灌溉系统,构建了集温湿度、病虫害、水电肥为核心指标的盐碱地农业电力物联网,为盐碱地农业注入新活力。
“有了农业电力物联网,我们很方便地构建了作物全生命种植周期生长模型,分析灌溉用电规律,以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节电、节水、节肥和作物增产。”黄三角农高区工作人员钟文强说。如今,在充足电力的支撑下,昔日盐碱地已变成优质良田,成熟的小麦颗颗饱满、粒粒金黄。
电能充沛服务优
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离不开电力的基础支撑保障作用,同时也给电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用电要更可靠、更智能,服务要更高效、更优质。
11月30日,在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阜蒙农场粮食烘干中心,粮食收储负责人胡刚正忙着给刚刚烘干的粮食装袋过磅。“农场一共3台烘干机,每天24小时工作,一天可烘干200余吨粮食,要持续到12月底。”胡刚说,“供电所安排了专职客户经理跟我们农场对接,随时解决用电问题,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国网安徽池州供电公司员工为秋粮加工企业检查烘干设备。
安徽是农业大省,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粮食总产量1823.5万吨,同比增加24.4万吨,增长1.4%。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聚焦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跟踪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近5年来先后完成5700余项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建成8个美丽乡村电网样板、256个电气化村。从皖北平原到皖南山区,从千顷良田到万亩茶园,可靠电力保障让安徽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眼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城乡配电网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老百姓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提供充足动能,奠定了粮食丰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数字化转型逐步下沉,电力大数据深度融入“数字乡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对作物生长实现精准监测分析,电气化、智能化种植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批又一批供电员工走进田间地头,全力保春耕、助秋收,为农田灌溉、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供电服务;更好的电力营商环境推动了粮食产业发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电力筑巢引凤,产业兴旺发达……
粮稳天下安。一捧麦子一碗米,事关百姓民生,事关发展大计。在端牢“中国饭碗”的创新实践里,电力始终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力量,也必将在广阔空间里大有作为,支撑更多地区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标签:宣贯,二十大精神,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