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是广东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 潘康福 摄
云南省丽江宁蒗华电牦牛坪火木梁风电场项目输出的清洁电力通过大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欧阳婷婷 摄
广东省珠海市万山岛波浪能项目5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 王坤林 摄
能源是经济命脉,也是民生保证。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能源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主要抓手,也是我国能源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指出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并非我国首次针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部署。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是怎样的?南方五省区相应发展情况如何?在助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发挥了哪些作用?
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关注农村能源问题,特别是关于沼气、小水电和地方煤矿的发展。198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村能源研讨会确定了农村能源的建设方针,在沼气利用、省柴灶、太阳能利用、生物质气化、微型水力发电、风能利用和地热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工作。“六五”计划确立了农村能源的政策框架。此后,《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都涉及了相关内容。
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10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部分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另外,文件中的“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光伏廊道示范、生物天然气示范等内容中也有涉及。此外,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2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2022年印发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文件中,也提到“培育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内容。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推动下,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新场景不断涌现,农村能源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看来,这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农村能源的生产供给方式、消费结构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上。“比如,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在农村发展中获得较大规模开发,农村正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再如,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经历从传统的新采能源向商品能源升级,从低效、高污染能源向高效清洁能源升级,从固态能源向液体和清洁能源转型,电能比重将稳步提升。”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和电气化水平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推进,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累计备案容量超过6600万千瓦,累计电网容量突破2100万千瓦,有效推动了农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规范化开发。截至2022年9月底,生物质发电装机4060万千瓦。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因大部分建于广大农村地区,有力带动了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南方五省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力足
近年来,各地纷纷结合实际,出台多项政策引导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针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多项部署。
在广东,2021年12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2023年2月,《广东省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发布。在广西,2022年6月至9月,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包括《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广西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广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在云南,2022年4月,《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贵州,2022年4月,《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在海南,2023年2月,《海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政策的持续赋能,不断激活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
在各省区出台的有关政策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光伏+”“农光互补”等成为共同的关键词。如广东提出,要加快推进32个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推动农村发展“农光互补”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广西提出,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村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同时还将加快推进集中式风电大规模开发,加快推进农村风电资源富集区域和消纳条件较好区域的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多样化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光伏+”模式,融合农业产业化生产。推动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批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及“生态修复+光伏”电站。“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的同时,进入农村用能转变为电、太阳能等更便捷能源的转折期。贵州省“十四五”期间将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积极推广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天然气。海南“十四五”期间将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地区光伏、风电发展,推进农村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利用。
目前,各地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呈现出新活力。如广东“双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广东可再生能源装机659.2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已达到3298万千瓦,10年时间翻了5倍。随着光伏产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光伏每度电成本已降到10年前的30%以下,陆上风电也摆脱了补贴限制。从沿海到山区,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一座座水电站,正源源不断送出清洁电力。贵州生物质能表现亮眼。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热解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十三五”期间,贵州生物质能发电规模达35.4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12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23.4万千瓦。广西沼气开发利用可圈可点。截至2021年12月,广西正常使用户用沼气池超54万户,具备运行能力的发酵容积达432万立方米,具备沼气年生产能力达1.35亿立方米,折合标煤9.59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23.90万吨、二氧化硫993.01吨和颗粒物1449.25吨。创新开发广西农村沼气设施核验手机APP,在全国率先借助信息化手段破解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难题。
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助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实现机井通电和自然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实现智能电表、低压集抄全覆盖,农村可再生能源得到开发利用,解决了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了脱贫攻坚的用电需求,切实保障了农村地区电力供应,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底,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可再生能源统调装机(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达到19549.9万千瓦,占统调总装机的49.8%,年统调发电量5817.74亿千瓦时。截至2021年底,南方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区域发电装机容量5006万千瓦,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106、628、708、1364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南方五省区累计1.3万个光伏扶贫电站接入电网,装机容量约180万千瓦。同时,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因地制宜、点面结合打造地市级、县区级、园区及镇村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预计至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有力支持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实现碳达峰。
经过持续支持与长足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在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息烽县小寨坝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方案设计,利用现有山坡荒地建设。”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大寨村,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并网后平均每年可提供约1.14亿千瓦时绿色电能,还可在光伏支架阵列间种植农作物,可种植面积约1480亩。村民郑明富表示,“如果种玉米,每人每年可增收约7000元。”同样乐享“阳光红利”的还有广东清远新马村,作为广东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清远市新马村家家户户屋顶都建起了光伏“发电厂”。“每一个光伏电源都是发电点,这让新型农村电网的规划、建设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朱志刚说,新马村最有用的资源就是光。新马村250户村民签订了屋顶光伏合作协议,光伏总装机容量达4394千瓦。2023年这一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清远供电局将有序推动光伏开发,推动全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各项指标再上新台阶,预计每年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输送超8.4亿千瓦时“绿电”。
在广东省珠海市大万山岛配电网改造项目现场,3台500千伏波浪能发电装置像一艘艘“巨轮”停泊在海面上,广东电网公司珠海香洲供电局工作人员正在对波浪能低压配套工程开展运维检查。珠海被誉为百岛之市,海岛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海岛远离陆地,电力资源匮乏,导致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受限。近5年来,珠海香洲供电局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消纳,在大万山岛建设以波浪能为主体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岛。据了解,该示范岛共使用3套5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为1兆瓦,年总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已先后完成装置的研发组装、下水调试,计划今年将采集到的海洋波浪能转化为电能,让海岛文旅发展从“用上电”“用好电”向“用绿电”转变。“在满负荷条件下,每天可产生电量2.4万千瓦时,为海岛约3500户用户提供清洁电能。”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主任王坤林介绍。
南网报记者 刘洋洋 通讯员 龙志 黄震宇 张富川 孔德淇 周晓 陈举 杨志坚 程霖
标签:南方五省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观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