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群众用电呼声,切实把情况摸清楚、弄明白;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电网公司站稳人民立场,把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能源电力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民忧办实事,做到民呼我应、民呼我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大兴调查研究
破解独立供电区“用电难”
“结合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问题妥善解决。”连日来,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党组要求,把解决黄泥塘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作为在主题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任务、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用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让群众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黄泥塘镇地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南部。20世纪80年代,依托扶持水电政策,大方县黄泥塘镇6个村、百里杜鹃管委会2个村,共计用户8190户、近2.8万人,形成了独立供电区域。这在当时解决群众“用上电”的问题上发挥了有效作用。
多年来,独立供电区域形成了以一座35千伏变电站、1条35千伏线路和3条10千伏供电线路为主网架的供电网络,未纳入南方电网的供电范围。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村民“用上电”的独立供电区域逐渐跟不上发展节奏,当地群众频频反映“用电难”“用电贵”“频繁停电”等问题。
为此,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持民呼我应、民呼我为,学习“浦江经验”,探索运用“望闻问切”(“望”,了解概貌、摸清底数;“闻”,走访群众、倾听民呼;“问”,问需于群众、问计于基层;“切”,切中要害、深挖根源)四步法,直奔黄泥塘、直面群众用电呼声,切实把情况摸清楚、弄明白。
为让村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贵州电网公司党委以学增智提升能力本领,对解决黄泥塘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法、强化措施。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同题共答,决定在独立供电区域实施电网项目建设,改善供电条件,提高群众用电质量。另一方面,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宣传供电政策和改造方案,得到群众大力支持。
截至日前,贵州电网公司已完成电杆坑洞开挖5361个,组立电杆4601根,导线展放37千米,配变安装11台,总体工程进度已完成大半,累计4370户实现转网供电,占总户数的53%。8月底前将完成5条10千伏负荷转接线路建设项目,届时,独立供电区8190户用户将全部用上“南网电”。
与此同时,力争在2024年春节前建成投运110千伏民生变电站,进一步建强电网网架,提升供电能力,彻底解决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频繁停电”问题。
据了解,在推动解决黄泥塘“点”上问题的基础上,贵州电网公司党委站稳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用好电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全省其他独立供电区情况。下一步,将全面推动解决“面”上独立供电区历史遗留问题。
聚焦“急难愁盼”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前不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水浦村群众反映“供电不稳定,雷雨天气容易停电”。部分群众表示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针对群众反映的用电问题,贵州电网公司党委组织到荔波县实地调研,深挖症结根源。经核实,为他们供电的是10千伏时江线。据了解,该线路总长度为73千米左右,是荔波电网总长度最长的一条线路,且处于供电末端,加之线路大多穿越林区,雷雨季节极易受树木等影响造成故障停电。
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提出完成10千伏时江线综合整治、加快环网整改和自动化开关安装进度等10项“当下改”措施。同时,明确了充分发挥供电所网格员作用、制定旅游专业化方面的电网发展规划等6项“长久立”措施,让都匀荔波供电局领回“任务书”、拿到“路线图”。
对应“当下改”要求,荔波供电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10千伏时江线进行精益化巡视。目前,该局已完成10千伏立尧线、方甲线、时江线的巡视,发现缺陷142条。而10千伏时江线智能化改造工程已于6月30日完成。
针对全省的配电线路,今年以来,依托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各地市供电局配电智能作业中心利用三维激光雷达、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手段,持续开展精益化巡视,累计分析发现缺陷2.5万余项,均录入电网管理平台,由省、地、县三级生产指挥中心跟踪管控,确保有账可查、依账清理。目前,2.5万余项缺陷全面消除,消缺率100%,切实立查立改,有效提升设备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组织荔波供电局针对荔波县各重点景区、酒店、民宿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对旅游高峰期负荷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用电隐患,整治重过载、低电压台区,且保持长期关注。
而在全省层面,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将梳理贵州电网县与县“断头点”情况,进一步进行优化,提升供电末端可靠性。结合贵州省“四新四化”发展战略,制定旅游专业化方面的电网发展规划,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对多点发生的问题深入研究规律性,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建章立制,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吴有康)
标签:贵州电网,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主题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