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东北区供电局工作人员到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用电设备检查。张新城摄
干净整洁的无尘车间,一排排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台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梭其间……在惠州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车间”,每天都有几十万只高品质电池部件产出。“我们的生产线自动化率将近97%,温度、湿度都有严格控制,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该公司总经理宾术说。作为一家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近期,该公司计划在广东省东莞市投资50亿元建设储能版块总部和生产研发基地,进一步扩大储能电池和设备产能。
今年3月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加强政企联动、建强电网基础、开展贴心服务、拓展增值服务等方式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加强政企联动 壮大产业规模
东莞、惠州是广东壮大储能产业规模、打造储能全产业链的重要落脚点。惠州通过打造“3+7”工业园区(即3个国家产业园区和7个千亿工业园区)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有2个国家产业园区和1个千亿工业园区位于仲恺,仲恺同时也是储能产业链企业聚集的地区之一。”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仲恺供电局总经理杨庆介绍,上半年,仲恺高新区用电量达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目前,惠州培育和引进了亿纬锂能、赣锋锂电、德赛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吸引了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集聚地。
近日,在仲恺高新区内的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总投资超31亿元的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我们加强政企联动,为企业投产跑出加速度。”仲恺供电局生计部副经理吴科明先后到惠州仲恺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和统计局、惠州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等驻点办公,在电网规划、电力迁改、工业项目用电等工作上加强与政府联动,推动仲恺供电局“迁改+临时用电+永久用电”一揽子服务纳入政府工作机制。
“举个例子,一处地块将被用来招商,那地块上的电力线路就需要迁改,我们通过与政府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在迁改时将未来企业临电设施一并实施,为企业省时省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停电操作,保障供电可靠性。”吴科明说,此次亿纬锂能的新工厂就享受了这项服务。
走进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企业陆续进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我们施工进度很快,供电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支持。”中远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桂兰说。
依托政企联动,仲恺供电局创新实施了“连片报装”。中远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同处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项目地块相连。过去,4家企业是4份独立的用电报装申请,企业投入大。仲恺供电局与园区管理部门、4家企业共议共商,由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电缆分接箱,满足企业用电接入需求。
“地图上看4家企业呈‘L’字形排列,我们在‘L’字横竖交接处新建了分接箱,再连接至每户地块。”仲恺供电局沥林供电所副所长钟志聪解释道,“按照过去的模式给4家企业单独拉电,预估总投入要200万元,而现在只需要25万元,成本大大减少。”
拓展用能服务 助力降本增效
日前,《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提出了20条专项扶持政策,为储能发展培育新动能。作为全国最早布局锂电池产业的城市之一,东莞在储能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电池材料、设备、制造、系统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今年,比亚迪、赣锋锂电等储能龙头企业分别落户东莞。
走进东莞市东坑镇的正崴科技产业园,一排排崭新的光伏板映入眼帘。“供电部门为我们提供了精细有效的方案,保障了光伏项目顺利投产。”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电力负责人孙光辉说,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东北区供电局的客户经理在上门走访时,详细了解了这家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用电设备状况,建议该企业安装分布式光伏来补充用能需求。目前,光伏项目已为该企业累计节约用电成本180万元。
在惠州亿纬锂能总部基地厂区内,20个集装箱整齐叠放,箱体之间有电线相连,这是由亿纬锂能与南方电网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电站。
“储能电站利用峰谷电价充放电,不仅每年能节约电费462万元,还具备十分明显的环保生态效益,年转移电量1000万千瓦时,折算下来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00吨。”该储能示范电站运维经理巫子强介绍。
“我们还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蓄冷业务。”仲恺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经理张姝娜说,在走访亿纬锂能时,该局为企业进行专业用能分析,针对企业生产车间对温度控制要求高、耗能大的特性,建议该企业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水蓄冷改造。目前,已投产1.6万千伏安蓄冷设备,月均节约近百万元电费。
(缪世超 杨柳青 顾萱)
标签:可靠供电,广东,储能产业,广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