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洪峰过境,连根冲毁的大树、泥泞遍布的广场,贵州受灾三县群众的生活突然被打断。风雨中,有这样一群人,在党旗的引领下,选择冲锋陷阵,迎难而上。他们的汗水与急切,让我们感受到那种自然、纯朴的亲切,一种在任何时代、任何处境之下,都能带来感悟的品格力量。
它见证的是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凝于血脉的永续传承——
摊开贵州地图,一个个红色坐标璀璨夺目。90年前的遵义会议以及万里长征路途,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将历史凝结成精神的旗帜,而当下,见证了那种精神的恒久光芒。
“为了复电,我们不惜代价。”贵州电网公司党委的表态掷地有声,90年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在抗灾抢险中一次次被深刻描画:三都供电局党员突击队队长曾慰带领3名队员在泥石流肆虐的道路上跋涉6小时,该局党员陈春徒步21公里穿越滑坡带传送卫星设备;遵义供电局党员陈洪飞凭借丰富的台风抢修经验,操作大流量排水抢险车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这些画面,与前不久云南独龙江乡、广东怀集抢修复电的场景何其相似。
时空坐标的交叠里,变化的是战场坐标,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冲锋姿态。
它,不是一鸣惊人的瞬间迸发,而是潜藏于心的自觉行动;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更是对90年前红色精神的恒久传承。
闻“汛”而动,这是经验,也成了习惯。它深入每个南网员工的血液,从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到千里驰援迅疾出战,从大兵团作战的有条不紊到安全作业的牢固守护,每打一仗、更进一步,这些战风斗雨的故事,逐步聚结成南方电网的成长年轮。
它见证的是作风建设落到实处的驰而不息——
自然灾难面前,电力行业是向险而行的行业,因为光和热是灾难后人们的第一诉求。供电人的脸庞,或许没人看清;供电人的背影,或许并没人及时为之喝彩。
在猴子河特大桥垮塌现场,三都供电局党员突击队通宵守护应急通信设备供电;在凌晨三点,贵阳供电局党员吴克忠于暴雨中毅然开着发电车奔向医院,只为百余位靠呼吸机维系生命的病人;在榕江的泥泞道路上,榕江供电局城关供电所党员徐金基、吴小柳所在的巾帼班仅耗时一天半就排查了1万余只电表。
不迟疑、不退缩,紧贴基层,紧盯现场,身体力行,雷厉风行,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把人民电业为人民落到实处。这些饱含温度的守护,无声地诠释着央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真实写照。
“党员跟我上!”广西电网公司贵港供电局支援抢修队员梁天湖一声吼,16名党员接力将2吨重的变压器送上70度陡坡;“我党龄比你们工龄都长,这时候不带头像话吗?”三都供电局都江供电所老党员潘成应不顾旧伤在齐腰洪水中肩扛电缆;“值了!”三都供电局党员雷世山操作无人机至手指磨出血泡,当无人机传回断点影像时,他抹了把汗微微一笑……
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南方电网公司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有力滋养了党和群众的血脉深情。当一座座苗乡侗寨重新亮起灯火,那是初心的具象——以人间烟火映照着央企真正的样子。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新常态下的南网抗灾故事,要站在人民立场才能读懂其力量源泉,也只有回到央企的责任中才能看清迎难而上的价值。
南网报记者 毛春初 陈克迁
标签:南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