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走进电力行业,青工在企业中所占比例明显提升,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在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和生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青年人才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人才保障,通过培训提升青工的职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建立和完善青工培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如何使青工的学习保持一种可持续的状态,使其所学的知识、拥有的技能与履职岗位更好的结合起来,激发出最大的能量,创造出色的业绩,则应以引导青工立足岗位成才为突破口,强化人才管理,创新青工培训,实现青工成长需求与企业发展需求的统一。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青年职工的思想十分活跃,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部分青工在观念、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一些不适应已越来越成为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宣传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需求的必然关系,把青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青工的思想观念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使之自觉地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大局,自主管理,自觉创新,自发工作,自我提高,以一点一滴的行动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奉献青春。
二、建立专业、系统、深入的培训体系
青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强劲有力,只有建立专业、系统、深入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青工的履职能力,持续改进工作,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专业技能培训要强化专业性,加强青工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开阔青工的视野,使青工在某个技术领域更深入、更专业,切实掌握岗位职责所需技能。二要加强企业管理培训。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要让青工学习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学习,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效果,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如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和人本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献计献策,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三要加强自主创新培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以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高效率、高质量。通过培训要引导青工立足岗位,钻研业务,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通过开展青工QC小组活动等,激发青工创新意识,提高青工实践创新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提炼、展示企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将企业决策的新理念、新举措融入到培训课程中,做好企业重点工作的培训转化,起到宣贯企业管理理念、提升执行力的效果。
三、搭建多元化的培训平台
青工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以及客观条件使得组织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活动收效甚微,因此,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能使青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素质提升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技能竞赛的参赛的人数、竞赛的要求、评比的过程标准都比较高,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较量,也是素质的考验,可以全面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现场演练可以提供好的效仿典范,行家里手的现场演练,给广大员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机会,特别是对青年员工来说,对正确的操作行为和习惯进行效仿、增强现场应变能力,对成长有很大帮助。现场演练的开展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可以广泛的提高青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各专业自发开展的针对性的技术讲评活动,对青工掌握专业技能也有显著效果。导师带徒可以把日常的授业活动规范起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把以往那种没有明确约束的师傅带徒弟活动规范起来,在企业的监督下,师徒双方签定导师带徒合同书,在这种明确双方责任的合同中,避免了以往形式存在的许多弊端,使广大青年员工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和保障性,一般经过一年左右的活动开展,许多新人都可以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此外,还有自主学习,组成学习小组,坚持每天学习,记读书笔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等,这些形式都能为青工不断提升素质搭建多元化的培训平台。
四、注重开发内部师资力量
在培训过程中,很多企业仅仅局限于“请进来、走出去”,却忽略了企业内部师资力量的培养、开发和运用。企业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领导以及各专业优秀管理人员,能够贴近工作实际,对工作中的难点、要点讨论分析、交流意见、解疑释惑,也能及时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成果进行宣传、培训,不仅实现了对企业文化、战略、工作的统一,又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推广性,因此,应注重开发企业内部的师资力量,使更多优秀的领导、管理人员、员工走上培训讲堂,打造一支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师资队伍。
青工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正确引导青工的成长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把青工真正的引导上立足岗位成才之路,企业才能拥有前进的动力。因此,企业应该为青工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舞台,既注重于有形的学习实践,又着眼于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实现青工队伍训练有素、个人潜力充分发挥、企业发展充满活力的局面。
标签:青工培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