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是各项工作措施的终端落实点,也是展现企业管理基础、综合管理水准的重要窗口。每家供电企业都有大量基层班组,涵盖生产、基建、经营等各个环节,班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们在“管理基础提升年”应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班组建设需重点克服以下五种心理:
一是浮躁心理。由于班组处于工作的最基层,年轻人较集中,思想活跃,社会接触面较广、较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头绪繁多,平时还要应对各种工作检查和评比,加之受到用工机制的局限,班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了部分员工不安心班组工作,思想情绪不稳定,缺乏坚守意识,这山看着那山高,好高骛远,不愿从最平常、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致使少数班组的工作流于做表面文章。这种浮躁心理是班组建设的大忌,也是我们目前深化班组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顽疾。当前,要从根本上克服浮躁心理,就必须重点抓好班组长队伍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实干、拼搏、奉献的“老班长”精神。
二是忌妒心理。现代管理学中有个“粪坑效应”,是说有三个伙伴相约去苹果园偷苹果,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园内的粪坑,由于担心就这样爬出粪坑会被伙伴们笑话,便只好强忍着恶臭;当第二个人同样不小心掉进粪坑时,他赶紧低声说“别吱声!我们俩会被笑话的!”于是,第三个伙伴也不幸掉进了粪坑。这个比较极端的故事,反映的就是一种“宁愿大家落后,不愿别人进步”的忌妒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态,目前在基层班组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在小部分员工中还很有市场。但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说明班组是一个小团队,各项工作都不是靠单打独斗就可以做好的,必须首先把团队意识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做到荣辱与共、合作共赢。
三是凑合心理。班组工作十分具体,也看似繁杂、细碎,很多工作还需要成千上万次简单重复,这就往往导致员工心理上的麻痹和松懈,极易出现得过且过、降低标准的现象。应当看到,班组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班组建设还远远未达到精益化、规范化的要求,与大局观的要求还显得不够匹配,建设技能型、知识型班组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人才管理中有个“擦桌子理论”,是说擦桌子看似简单,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能坚持长期擦桌子,每一次都能擦干净,并能擦出高水平,这就是很不简单的事了。什么是人才?“即使领导安排我去擦桌子,我也会比别人擦得干净!”这样的人就是人才。班组工作正因为具有简单重复的特点,所以最讲究精益求精、最需要提高标准。坚持把简单的事、重复的事做好做实,恰恰就是我们开展班组建设的核心要义,也是我们在基层班组发掘人才的重要标准。
四是侥幸心理。班组是企业安全、服务等基础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企业管理各个层面中的最后一道“关口”和“防线”,再好的企业理念、工作措施,都需要班组贯彻、落实,没有基层班组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效。然而,由于点多面广,大多数工作比较单一,时间长了极易造成工作责任感、规则感的起伏波动,部分班组员工的侥幸心理就会有所抬头,慎独、自律的意识不强,总认为事情不大,领导又不常在跟前,走走捷径也不会出大问题。这一情况是当前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中存在的最大隐患,需要我们在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中加深思考,并形成切实可行、注重长效的应对之策。当前,要坚持开好开深每天的班前会,采取敲警钟、固意识的方式,做到经验共享、教训共诫、责任共担。
五是守旧心理。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目前在班组建设中普遍存在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班组管理上台阶、开新局。在新的形势下,很多单位迫切需要进行更大力度的变革和调整。基层班组在全局性的创新发展、变革争先的格局中,无疑要充分发挥举足轻重的主力军作用。首先,要敢于创新。相对全局而言,班组创新具有典型的试点效应,必须克服畏难情绪,要敢闯、敢试,敢于跳起摸高。其次,要善于创新。班组工作事无巨细,尤其要从小事、细节上动脑筋,要善于总结,特别是对教训的总结,可以促进班组管理出新意、有突破,使其成为企业变革发展的新亮点。 (作者系成都电业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标签:班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