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汇编 > 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供电企业处置迎峰度夏期间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建议

作者:乐培书  2010-09-13

愈演愈烈的高温气候袭击,迅速恢复的工业用电需求,使得今年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复杂,输变电设备不断经受“烤”验,负荷屡次冲关刷新,市、县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城乡结合部的低电压、断电现象明显增多,有的还较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成为网络媒体追踪的热点焦点之一。对这些网络舆情的处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市场运营和供电企业履责、政府关注民生的形象。尽管各级政府和供电企业迅速采取了各种措施、发挥了一定实效,但在培养基层供电员工如何把握、引导网络舆情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尽快跟进、改进之处。

一、目前网络舆情的类型

网络整合了传统媒介的优点,又具备了诸多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即网络具有高度的交互性、自由性,控制结构上的隐蔽性、参与结构上的平等性和便捷性,互动效应十分明显。从而把人们带入一个拥有广泛的参与空间的地带,使恒古就有的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等价值得以张扬,为政情下达、民意上呈、舆论监督和大众参与社会治理、政治生活,搭就了一个最贴近、无拘束、易呼唤声援的社会平台。 

但网络在形成众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非净区”或“噪音”,其煽动、攻击、辱骂等非理性现象也不为少见。 

比如对高温时段的供电企业或政府评价(登录市县网站抽样、不完全统计),咨询披露约占2成,意见建议约占1-2成,理解支持的仅占2-3成,其它大多针对“区域低电压、睡眠时没电、做饭时缺电”显得烦躁指责,同时又缺少对政策法规、电网建设、需求侧管理、电力供应基本常识的了解。使本就满载重荷的电网安全运行雪上加霜,疲惫不堪的抢修工人“心力”严重透支。 

二、网络负面舆情表现出的社会群体心理 

网络在拥有技术成就和人类社会进步象征的同时,也因其特征使得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及其价值观念,并未同步复制到虚拟世界。分析网络负面舆情中群体的心理表现,主要有: 

1、借机发泄心理。转型期社会的剧烈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待遇,使得城市百姓的生活压力加大,心理上产生了相对的被剥夺感,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滋生着不满情绪;而类似信访、投诉等社会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又使得一些群众感到无处说理,心理压抑,自然转移到快捷方便的网络世界。 

2、一吐为快心理。个人进入群体后,总有一种表现欲情结。特别是现代化造成个体间的物理隔离,距离疏远、交流减少,并未改变人类渴望群体生存这一本能性的需求,会以另一种方式即网络形式表现了出来。同时在现行法律下,网络上一般不用对自身言论负责(除非有明显涉及过激的政治言论),故成了网友一吐为快的场所,且往往以抱怨为主。这种情况下,缺电低压成了网民集中的话题之一。 

3、盲目从众心理。许多参与网络议论的人,可能无法说清自己参与目的和动机,而只是“看着别人讲,我也跟着说”。这种群体行动中个体的去身份化现象,可能会使一个极小的停电案例在短时内聚集起众人来议论甚至谴责,形成巨大的社会“讨伐”能量。该能量一旦得不到及时疏导或缓慢释放,极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供电行风或社会稳定事件。 

当然,群体心理所出现的上述特征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它的发生过程会有两个重要阶段:一是情绪传播感染;二是言行模仿升级。如何根据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阶段状况予以心理疏导,对防范和处置目前供电企业面对的网络舆情意义重大。

三、主动积极应对之措施 

网络舆情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跟其传播的平台——网络是分不开的。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就必须从网络舆情特点、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特别在配网规划、配网科技、建设力度等,还处于难以动态、全面满足用电需求的发展阶段,在优化建设坚强配网的同时,研究应对网络舆情则显得尤为重要。

1、应对网络舆情技巧方面

一是迅速跟踪回应。坚持以理服人,揭示真相,有问必答。详细介绍相关断电的事实信息、影响范围和程度、抢修进展、用电及电力调度状况,回答当事人提问,披露处置行为信息,平息网民疑问。

二是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对网上一些偏激的言论和引发的情绪、观点,立即跟帖安抚稳定,甚至由主要负责人赶到现场见面接触、指挥抢修等,引导网友辩证地看待、客观地反映问题,且尊重事实、就事论事。既不否定存在的问题,又要看到高温抢修的诚信和艰辛;既讨论解决问题的期望,又不否认解决问题的难度;既看到眼前局部停电带来的不便,又要理解树立公民节电节能的责任意识。把网络论坛的焦点引导到如何解决难题上来。

三是主动宣传国家的电力政策法规及电网建设、电力供应与使用等基本常识。通过对投诉发帖内容的汇总归纳,发现很多网友对于电网的网状结构供应特点及难以大量储存的特殊性、电网建设周期及环境、电力负荷及电量、主网与配网区别、公民用电权利与节能义务等知识常识知之甚少。因此,可联络有关部门和网站,不定期地对于一些百姓普遍关心的政策法规、用电常识、节能节电意识等,作通俗形象的解释说明。一方面,使一些简单的投诉和同一类型的投诉、跟帖频次减少,同时也满足了网民了解政策法规和电力常识的需要。

2、同步管理网络舆情方面

一是开展“有保有限、节电节能” 网上有奖主题讨论。针对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意见,邀请网民代表参与现场抢修、电力调度、电网建设等场面,激励引导网民、百姓进行有序讨论,汇集一定的舆论倾向和民意呼声,同时传播弘扬公民节电道德意识,有效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积极运用引入社会主流意见。在大面积停电问题上,,引入政府机构的权威信息,或者相关政府人员做客论坛接受咨询;邀请民间技术专家和机构细说用电形势、参与论坛讨论,形成“网上沙龙”,发挥社会主流的引导作用。

三是有意识地培训精通专业的论坛评论员。网上人人拥有发言权,“人人能说”并不代表“人人所说都会产生影响”。作为论坛评论员,熟悉网络媒体,了解网友心理,熟练掌握语言技巧,与网友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还能就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导网友的舆论,引发网友深入讨论。故公司系统可通过视频培训等有效形式,培训基层的论坛评论员,覆盖于基层单位领导及生产、营销、调度、思政等岗位骨干,通过网络评论来引导网友讨论,说服网友,起到引导论坛的积极作用。

四是有计划地培养本单位的“网络论坛意见领袖”。当前各地的网络论坛里,供电服务问题均纳入民生范畴,该范畴版主作为论坛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论坛意见领袖发言的,其言论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号召性。据对某地类似“百姓话题、草根论坛”的初步调研,专题版主大多是兼职者,常常是以起步早、十分喜好、时间投入多、跟踪维护勤而获得的。基层单位在必要的时候,也不妨发挥企业的优势,逐步培养自己的“论坛意见领袖”,进入当地网络论坛。(作者系宁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供电企业处置迎峰度夏期间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建议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