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提升,这一新时期电力体制改革释放出的红利,不仅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水平与质量,真正让电力改革步伐与新农村建设用电需求实现了同频共振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通过“十二五”电网大规划、大建设和大提升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国新农村建设质量和城镇化率有了质的飞越。新农村电气化标准镇、标准乡、标准村建设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激发了新农村用电负荷的逐年递增。
然而,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绿色环保的用电理念与意识却在明显下降。如何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配电网安全用电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在安全可靠的供用电的基础上,才能满足和解决好用电总量突飞猛进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苏北现有的农配网结构的基础上,寻找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与标准,提高新农村供电质量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逐步理顺影响供用电质量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作用。
一、影响当前农村配电网安全的主要因素
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泗阳县是全国著名的杨树之乡,2013年全县拥有成片杨树林2035万亩。也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兴城市,2012年全县人均实现GTP21000元。农村和城市用电量的比例是:5比7,也就是农村用电量占全县用电量的50%。今年以来,随着全县16个乡镇工业园区、现代科技产业园和农村木材加工业的纷纷上马,农村用量占全县用电总量的比例缩小。据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泗阳农村用电量占全县用电总量比提升到56.17%。这给保障农村电网结构和安全平稳供用电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设备缺陷的排查与处理,今年迎峰度夏前,泗阳县公司集中对全县涉及到的1709台综合变和1857台专用变,以及近2000公里重点线路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通过全县18个基层供电所600多名农电员工20多天的艰苦劳作和详细排查,目前,农村配电网线路设备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农配网线路缺乏及时运行维护与管理。由于目前推行的是“三集五大”体系运行模式,农村按电压等级划分由省市检修建设工区管理,“天高皇帝远”,他们不可能每天及时巡视不同等级的线路,给线路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县级公司也实行了机构改革与重组,供电企业现代管理模式不断更新,造成管理范围与职责模糊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供电所推行了班组化管理模式,运行维护人员相对较少,加之运行线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与思想素质有待提高。造成了营业、抄表和运行班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协作不够,所以给线路缺陷运行维护与管理造成了不及时、不到位、不迅速的问题。
2、农配网设备故障与线路跳闸比较集中。今年三次暴风雨共造成全县61条10千伏供电线路跳闸断电,农村配电网系统在运行中最大的故障,还是设备故障与线路跳闸,而且是集中体现在大风雨过后,这就影响了农村供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用电。
3、农村配电网结构不合理与设备健康水平欠缺。近年来,泗阳县农村配电网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飞速发展需求,总体电网网络结构还比较薄弱,集中反映在农村工业园区的用电上。也就是地方结构性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建设缺乏有效对接。一些专用变企业从经济角度衡量,造成供电半径大,导线截面小,线路单一供电多,无互代切换能力,供电可靠性较差。
4.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 目前,由于农村配电网各项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到位,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较低,每当发生供用电故障时一般花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人工操作业务工作量较大,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技术与管理手段还不够健全。
二、农村配电网供电可性靠的标准
众所周知,农村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不仅对人民生活用电会造成影响,而且给农业生产、工业园区和科技产业园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衡量,主要是按照我国《供电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规定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对供电可靠率规定的计算方法来衡量的。
用公式表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X100%。其实,所谓供电可靠性就是不停电、电压稳、线路不跳闸。因此,供电可靠率管理是供电企业的全面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供电企业的电网健康状况、供电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质量。
2012年—2013年4月泗阳新建了7个科技产业园项目,他们的用电要求很高,电压的微小波动都会给企业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很多高科技企业都采取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的做法,来提高供电质量。因此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将愈来愈引起供电企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农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1、不断完善“五大体系”下的线路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作为省市县检修建设工区,他们实行的是按电压等级的管理模式,而且是管理范围广,不可能每天坚持对不同等级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泗阳的做法是,一以贯之坚持线路设备属地化管理模式,各级各类护线员实行定线、定点、定范围的管理工作,要求他们在完成平时的工作任务的同时,每天不得少于一次对所辖区域线路设备进行及时巡视检查,并推行重大隐患报告奖励制度。每季召开一次巡视分析会,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促进和推动配电网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十二五”规划建设步伐。在调整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与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思想与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确立“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和时间跨度,并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认真做好农网项目储备工作,确保电网发展规划超前地方经济建设5至10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3、实施“三级”联动,确保线路清障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泗阳杨树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每年新植杨树1500多万棵,新植杨树成片林50多万亩。泗阳县是第一批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县”,可谓是到处绿树成荫。但这给供电线路安全运行带来了负面影响,从2011年通过供电部门与县委县政府协调,全县实行了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由县政府召开线路清障布置会,镇政府落实线路清障范围、砍伐数量,村委会组织人力按供电所划定的范围与砍伐数量进行集中清理,先后分季度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线路清障工作,共砍伐供电线路内树木和超高树木累计达到100多万棵,效果明显。
4、调整线路负荷不平衡,提高可靠性运行效率。结合农村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组织供电所管理人员不定期开展用电负荷实测,及时调整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确保线路处于安全平衡的运行状态;对一些乡镇企业的重要线路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目前由于农村配电网架设“双回路”供电的还比较少,在新农村电气化标准村镇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能实行“双回路”供电的应尽量满足“双回路”供电。这样不仅输送能力大,而且稳定储备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也会大大提高。
四、提高农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逐步建立完善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逐步安装配电网负荷控制系统,是推进农配网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选择科学合理与本地电网运行系统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对加快农配网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关键一环。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配电网的实时状态、设备运行、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的系统监控,对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实施网络化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是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展趋势。
2、科学应用中性点接地和相关配套技术。随着电缆广泛采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溃线自动化对单项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3、开展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间。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带电作业,在10千伏线路上使用安装方便,运行可靠的AMP线夹,与配套的AMP带电作业工具配合进行带电作业,可减少检修作业停电时间。
4、在10KV主干线增设线路开关。架设分支开关,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抢修作业时的停电范围,尽量避免因维修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供电,这对于小故障、小事故抢修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5、尽量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如果地方政府协调配合,供电部门可尽量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这不仅可以减少大风雨树木砸断线路造成停电,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抢修工作量,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展趋势。
总之,随着农村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程度的逐步规范,农村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由目前单纯的数字统计,会逐步应用于电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日常生产领域工作中,供电可靠性指标会逐年提高。
标签:农配网,安全管理,泗阳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