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掀起千重浪,阳江大地闻稻香”,2021年11月03日上午,在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在胜利圩灾后重建秋粮收割现场,稻浪翻涌,遍地金黄,收割机的轰鸣拉开了丰收的序幕,一排排收割机整齐有序缓慢前进,宛如阅兵仪式,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但2020年,这片高标准稻田还是一方方受灾严重的蟹塘,灾区变粮仓的背后是闪光的“电力密码”。
“供电赋能码” 电力领跑助“重建”
2020年7 月20日, 由于连续降水,安徽当涂石桥南圩决堤,洪水涌入与南圩合圩的高淳胜利圩,导致小花、潦田、丹湖等9个行政村受灾,受灾面积12 k㎡,其中养殖水面超过10 k㎡,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本次受灾共造成14台配变、436只电能表,10.96 km的10 kV线路、22.05 km的0.4 kV线路,整体淹没于水下……
“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在各方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阳江镇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在充分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后,决定将9.8 k㎡蟹塘重建为连片高标准农田,高淳公司和阳江镇党委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聚焦“合作、互利、共赢”的联动工作模式,利用政企优势资源,深化多领域合作,围绕“为政府解忧,为群众造福”的工作思路,逐步开展灾区的重建工作,但是“重建”的关键就在于尽快将圩内的积水排出。为加快推进排涝工作高质量开展,高淳公司结合胜利圩区周边电网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胜利圩区重点区域排涝用电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职责,并依据省市公司有关技术标准,确定导线、配变、电杆、承载能力等主要设备的技术标准变台、电缆分支箱等工艺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020年,10月13日,在胜利圩的堤坝上,高淳供电公司200余人次组成的工程队伍,正在紧锣密鼓的定杆位,挖杆坑,立电杆,放导线……为助推灾区“重建”工作高效开展,高淳供电公司围绕优化机组架设布点、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历时12天,新建400 kVA排涝配变21台、低压分支箱42台,敷设电缆3465 m,高效的特快电力为高淳区胜利圩受灾地区重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服务灾区重建
“特事特办码” 抗旱保电解“民忧”
面对灾后重建工作,阳江镇决定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优质稻米生产和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的定位,恢复胜利圩地区的粮食生产,此外,还精准引入了经营主体4家,包括国资集团和1家民营农业科技企业及2家本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和小麦种植、探索助民增收新路径。
2021年6月,随着多台无人机盘旋起降,8.47 k㎡水稻田成功播种,种粮大户徐耿鑫穿梭于胜利圩万亩稻田间,观察稻穗长势时犯了难,为应对水稻灌溉问题,他投入8万元开始对他的稻田安装电气化喷灌设备,并向阳江供电所提出了用电申请。
所长徐宁波得知情况后,随即亲自带队赶到现场勘察,发现农田最南侧有一条小河,需要在此处接入电源,通过7.5 kW的电动机抽水,再通过电气化灌溉设备将水输送到稻田各个角落。然而,这个靠近小河的“最佳接电点”没有电力线路。
本着助力乡村振兴、特事特办的原则,徐宁波立刻和高淳公司上级对接,并对上报的农村电网项目进行了微调,并在一个星期内安排施工人员进场施工,从阳江胜利圩4号泵站新架了近300 m 0.4 kV线路,将“电”提前送到了小河边。
“这次供电公司帮了我们大忙,泵站能够提前通电,极大缓解了水稻灌溉问题。”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徐耿鑫的高标准稻田终于喝上了水。
自重建工作开始来,为高效开展园区供电服务,向徐耿鑫这样特事特办的案例每日都在发生,水稻播种以来,公司组织6支党员服务保电小分队,奔赴田间地头,及时了解水稻生长用电需求情况,新架设泵站配变7台,合计容量2400 kVA,其中高压线路8.4 km,高压杆塔105基,低压线路28.56 km,低压杆塔420基,促进农民增收致唱响了淳电好声音。
“保驾护航码” 开镰丰收电“十足”
金秋时节,蟹肥稻香。从高空俯瞰,高淳阳江镇胜利圩片区高标准农田被划分为规整的长方形地块,地块内稻浪金黄,丰收在望。在胜利圩农户邢晓鹏有机水稻示范区里,一望无际满眼都是金黄色水稻,长势喜人,稻谷飘香;2台收割机正在加大马力收割着,一粒粒饱满的谷粒被收割机尽收“肚里”,稻秸秆也随即被粉碎、自动打捆。
“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洪水,2021年的丰收更显得来之不易,我们已经开始收割,收上来的水稻直接送往烘干基地,虽然今天没出太阳,但是得益于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电烘干好处多多……”见到水上慢城党员服务队成员周海平到来,邢晓鹏展开笑脸快步相迎,顺着手指方向,1座现代化粮食烘干基地已经落成。
来到粮食烘干基地,中心车间3台烘干机正轰轰作响,种粮大户高声龙指着摊放在地面上的一堆粮食热情和高淳公司员工和台区经理邢建军说道:“开镰丰收后,收割的稻谷需要及时烘干存储,否则会发生霉变,这堆是刚才上午收割的稻谷,由于水分比较大,等你们检查完,我们就着手准备进行烘干了,现在没有电,再好的烘干机也运转不了。”
针对圩区用电特性,高淳公司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场宣讲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等,及时将电力服务送上门。此外,公司还通过签订协议及发放便民服务卡等方式,让各粮食烘干企业和辖区供电所及台区服务经理结对联系,力保全天候为粮食烘干企业的安全用电保驾护航。
“我们这都是高标准农田,产量高,后来想利用自身土地优势,筹划建设一个稻谷烘干房,既可吸引周边种田大户来烘粮,还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益,接到我们粮食烘干的用电申请后,供电公司立即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查勘,帮助测算设备用电容量,制定科学的供电方案,这一路走来真得感谢供电部门……”谈到此处,种粮大户高声龙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供电服务有“料”,丰收致富有“稻”这就是灾区变粮仓背后的“电力密码”。
南京市高淳阳江胜利圩9.8 k㎡蟹塘灾后重建后,已经变身全市最大规模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其中,8.47 k㎡水稻预计总产量约7000 t,成为南京最大“粮仓”。
“硕实累累好‘丰’景,乡村振兴电‘赋’能”,下一阶段,高淳公司将以提升电气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结合胜利圩农业产业调整,围绕镇区内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探索乡村电气化“全方位、立体化、多领域”合作,以助力农村地区碳中和碳达峰为目标,进一步实现巩固拓展高淳公司党委和阳江镇党委结对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书写“产业强、园区美、农民富”的亮丽答卷保驾护航。
标签:灾区,粮仓,电力密码,高淳区供电,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