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山区县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以持续推动山区县农村电气化的发展,不断满足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进步的需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问题 解决 对策
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电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县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县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些思考与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县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历史包袱重,持续发展难
山区供电公司经股改后,资产负债率高,规模较小,用电水平低,企业每年要承担资产折旧和偿还历史陈欠的压力,要增加管理成本,加之由于非生产性费用过高,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资产不优,企业负债经营,自我发展能力差。在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没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随着近几来当地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各县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相继蓬勃兴起,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更需要通过持续改造电网来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农电投融资渠道不畅,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道坎。
2、电网建设滞后
近年,山区县工业用电负荷的迅速发展要求农村电网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速度。在柘荣公司农村电网覆盖区域,农村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尤以双城镇、东源乡工业区最为突出。虽然在电网规划时已充分考虑到负荷的发展,但目前柘荣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急需增容扩建。同时电网结构也需相应调整。这就要求电网经营企业不断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一方面可满足农村地区用电负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为电网经营企业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增供扩销。但由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资金不足,此类问题难以全面解决。
其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不足,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标准还有相当差距,尤其是中低压电网改造差距较大。柘荣公司经过五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使农村电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网络结构不合理、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的局面。但是由于柘荣农村电网存在着基础较差、农民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五年农网建设与改造后,柘荣公司农村电网的实际情况与农村电网技术标准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3、责任风险大
农网改造后,农电资产管理体制未得到及时理顺,给农电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责任风险。一是资产界限的转移淡化了群众保电护线的责任,形成盗窃电力设施案件的居高不下的局面。产权范围的扩大,产权界限的模糊,增加了县的法律责任风险,无过错责任成了悬在农电头上的一把“利剑”。 县公司在执行《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电力法律法规等过程中困难重重。企业在依法治理过程中没有行政执行权,只能依靠政府职能机关的支持与帮助,大多数情况下,对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的业主无法采取强制措施。比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32条规定:“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对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供电企业有权制止”,但仅仅限于制止,如果真地打击到位,非得请来公安不可。否则结果不仅仅是麻烦,如清障伐树,供电企业依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去伐树,可林业部门却搬出《森林法》阻止,较起真来,林业警察动手抓人,供电职工往往只有被抓的份,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对供电公司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4、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电力安全生产是确保电力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县供电公司管辖的线路走廊被侵占严重,“三线”搭挂整治难度大,陈旧的线路设备(特别是未改造的城网)过载现象尤为突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高杆植物和违规建筑现象十分严重;此外,县供电公司在电力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部分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会儿是安全生产整顿,一会儿是事故通报,一会儿是重奖重罚,但最让人瞩目的是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越来越严厉,不是开除就是几乎要倾家荡产式的高额罚款,还要株连“九族”。于是乎,一些职工对安全生产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人心惶惶,生产现场躲着干,请人代班顶着干,危险工作不愿干等现象开始有了苗条,最后出现狠抓安全生产却很不安全的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更何谈稳定!
5、员工政治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当前,目前供电企业一些干部职工认识上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尾大不掉,观念更新太慢,影响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力度。一是思想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见到困难绕着走,遇到矛盾就上交,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工作敷衍塞责,对现状心中无数,问题堆积,久拖不决。三是作风漂浮、纪律松弛,思想不交流、工作不协调,明明相互协商、主动联系就能干好的工作,由于推诿扯皮而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一些工作难以推进的主因,也是实现公司健康协调发展的羁绊,成为直接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解决县供电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三抓一创”的(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基本工作思路,这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因此,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发展大局,改变思路,积极应对,切实促进县供电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1、精打细算,深挖市场
面对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通过对内缩减日常办公费用,对外细算生产经营开支,不断减少企业的各项支出,努力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大化。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三节约”活动,号召员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有效地减少了日常办公费用。如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减少使用照明设备;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脑、切断电源;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夏季空调设定不低于26℃;使用水龙头后及时关闭,打印纸张双面使用;修改文稿尽量在电脑上进行;严格控制办公用车管理等。并对基建、大修、技改工程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省公司、电业局关于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落实招标“四个公开”、“三分离”制度,资金使用上层层把关,杜绝不必要的开支,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针对山区总体用电量较少,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科学制定的错峰、避峰方案,指导广大客户做好计划用电工作,努力做到“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将缺电影响降至最小。电力供应形势缓和后,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利用峰谷电价政策,大力挖掘低谷市场,提高用电负荷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合理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对于现有用电量较大的客户,上门帮助客户制定节能降耗最佳用电方案,协助客户实施变压器暂停、减容、负荷合并、节电改造等,促使客户合理经济使用电气设备,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供电企业,其根本职能就是建好电网、管好电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资上,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及电网薄弱地区应加大投入,通过农网建设与改造,改善和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农村电网长期、健康、合理地发展,要求供电企业对其投入保持连续性,充分、全面地保证建设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农村电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电网的特点和项目实施的效益,在农村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管理及分析、反馈、调整机制。在所有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始终坚持了基本建设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均深入调查,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
3、依法办事,创和谐外部环境
供电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对于政府而言,要为电力发展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为电力建设铺平道路。国家立法部门更应及时对《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办法》等有关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完善,解决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依法执行难等诸多突出问题。2009年3月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福建省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办法》对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堆放物品、种植植物;未采取安全措施进行爆破作业;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业务的;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未如实进行登记的等都做了明确的罚款规定,给电力设施的保护戴上了一顶“安全帽”,山区的供电企业更要要加强学习,利用好这顶“安全帽”,维护电网安全。一顶“安全帽”还是不够的,农电企业还需全面做好防护工作: (1)、发挥宣传作用。 把依法治电、依法管电、依法用电纳入到普法教育宣传工作之中,与报社、电台、电视台联合,制作相关警示片开展宣传教育,让大家认识破坏电力设施的危害性、严重性,在社会上营造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浓厚氛围。(2)、加强联合行动。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林业等部门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开展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活动,有效斩断伸向电力设施的“黑手”。 (3)、完善防范机制。积极探索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技术防范措施,加强电力设施维护,对重点地区增加巡视巡查力量,加大巡视次数,提高巡视质量。(4)、发动群众力量。鼓励并发动广大群众保护电力设施,对有效制止或举报破坏电力设施犯罪的人员予以奖励,变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千家万户。
4、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目前,我们供电企业的班组安全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搞形式、走过场、整记录的表面文章上,上面的检查也大多是坐着车子转一转,看看记录,抽抽问题,不对头就罚款,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对人的感情,职工难以接受甚至很反感,这既疏远了干群关系,又同时造成了某种逆反心理,使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安全生产好象是“要我干好”,不干就会遭扣钱。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在抓安全工作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设备出了故障,马上要求大检查,明天某人违了章,又要停业整顿,后天开关跳了闸,就要全线巡视,整天忙忙碌碌,看似安全生产抓的严、勤、细、实,但就是效果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工作方法不对路,忽视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指导方针—预防为主。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主管部门应转变工作作风,把大量的精力从收效甚微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中解放出来,多深入基层班组,具体指导监督班组的安全活动,提高活动质量。(2)、各级领导和各种宣传媒体,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使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从“要我干好” 转变为“我要干好”,变被动为主动。(3)、从机制、制度着手,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安全生产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建章立制,使职工日常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有章可循,依章办事,有人管,能管好,做到责、权、利统一。
5、加强教育,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培养一支乐于奉献、扎实工作、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优秀员工队伍,关键是紧密结合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大力开展“坚定发展信心,推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队伍意识,提高队伍能力。要认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认真梳理员工队伍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报告会、专题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以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为抓手,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工作考核和党员的目标管理,把考核管理情况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坚持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积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发展。
结束语
实现山区县供电公司可持续发展,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姜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求是2009年第5期.
安全文化网,参考“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中的语句.
丘森声,县电力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农村电气化期刊社》2007年第9期刊.
苏镇江,中国的电力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陈学峰.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北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8年第5期月刊.
同时,参考中国电力网、中国电气信息网、文行天下、文秘客网等论点.
标签:县供电公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