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公司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为杭州华立科技HL3000系统,从2005年末开始投运到现在已整整五个年头了,它不仅担负着公司调度管辖所有变电站的计量点电量数据采集的重任,同时它还具有四大功能模块:数据分析、线损分析、曲线分析、用电异常,正是这些分析模块为公司的主网网损及各个变电站的分压平衡分析,还为各个变电站计量回路的纠错和确定计量表计损坏、老化等问题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为降低网损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使员工从繁重的数据录入和人工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下半年,在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提供的联络线线损分析中,发现苦太911线损率很高,经过逐级分析推理,最后在分析系统采集的苦竹溪端苦太911线电能表记录的瞬时值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是该表计电流缺相所致。将该分析结果上报生产技术部,通知相关部门处理后,很快问题得以解决。
2010年二月份,35kV洽舍变电站计量点的数据采集纳入了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三月份系统生成的站电量平衡报表中就显示出不平衡率高达30-40%,生产技术部组织多专业共同分析,有人认为是杨村125线电能表极性的反向造成,因为用125线的反向有功做平衡,厂站平衡率很好。但多数人并不这么认为,原因是杨村125线有水电机组并网发电,而该线平时负荷很小。最后依据电能量管理系统采集来的数据与SCADA系统采集来的负荷进行对比分析,一致认为是洽潜127线的电量有问题,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要么计量表计不正常,要么计量回路有缺陷。从这两方面入手,结果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接入计量表计的CT电流端子短路了。经过处理后,长期造成35kV洽舍变电站站电量不平衡率高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五年来,利用电能量管理系统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应用和分析,使过去很难靠人工发现的问题都在数据分析中一一浮出水面。就2010年上半年来,发现问题计量表共二十块,有些是因为表计老化,有些是由于表计的通讯口不好等等,很小的故障都会导致抄读过来的数据不能应用,结果就会影响到公司网损和变电站电量平衡分析。
在7月2日公司召开的2010年上半年线损分析会中,有人提出质疑,做这个线损分析到底有什么用?张泽宇总经理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从线损分析中可以发现计量表计、计量回路是否有问题,线路CT变比配置是否合理,变压器容量、变比配置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人窃电等等,进而解决问题,发生的是直接经济效益。真是说得太好了,从上面所说的例子不正印证了张总所说的吗?电能量管理系统正是为发现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张泽宇指出,作为主网线损的分析,还应从电网的运行方式、AVC策略、变压器运行方式多方面来综合分析,以确定即安全又经济的运行方式,降低黄山电网的网损。我不禁想到,在解决10kV线路接地故障时,我公司多数是采用主变并列运行方式,发现在这种方式下,主变的变损很大,变损率一般都在7%~8%之间。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在不提高变损又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呢?
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专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黄山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还将会在降低黄山电网网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线损,黄山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