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山电力)出台了《文山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该方案根据地震灾害类型的大小,电网事故严重程度和抢险增援人数规模,把抗震抢险工作分为不同等级。旨在为确保地震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正确、有效和快捷地处理地震灾害造成的险情、灾情,及时控制地震灾害引发的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影响和损失,以维护文山地方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文山州从2000年以来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次,即2000年1月27日丘北县发生的5.5级地震和2005年8月13日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地震灾害对电力设施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滑坡落石撞击杆塔、变电站设备,滑坡、落石、泥石流、洪水等对发、供、变、配电设备和设施的损坏,造成设备损坏、变形,泥石流、洪水冲刷杆塔基础,造成杆塔倾覆等情况。事故后抢修、恢复难度大,对电网的影响较大。
历次电网抗灾经验表明,越早监测到灾害并做足准备工作,就越能减少损失。为积极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文山电力积极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和《2010年云南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等文件为依据,结合文山电力实际制订了《文山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广泛征求意见,方案通过最终审查,并在日前下发文山电力所属各单位组织学习、实施。
本次出台的方案主要包括2000年以来文山地区所发生地震灾害、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地震灾害应对措施3个部分。与以前编写的地震应急预案相比,本次出台的《文山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在对地震灾害防治重点的研判上,方案不但分析了全州地震灾害的影响,而且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地震次生灾害对电网安全的影响,强化了指挥机构管理和抗震应急抢险队伍建设,总结了7级及以上地震电网重要设施抗震的9个薄弱环节,工作、生活设施抗震的2个薄弱环节;按照保电力调度、保指挥系统、保应急救援机构、保通讯、保交通运输的保障原则确保电力调度等14个地震灾害防治重点。
方案要求所属各单位必须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震”的忧患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及时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对重要城市区域的设备、设施进行抗震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要综合考虑,尽快进行处理和加固,切实做好“防大灾、抗大震”的充分准备。当发生灾情时,确保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文山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的出台,不仅规范了电网抗震救灾的工作程序,使抗震抢险工作有章可循,为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电力保障和确保文山电力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学习、稳定思想;加强检查、落实责任;明确地震应急高效指挥决策系统;重视应急通讯管理;细化配电网应急处置方案等多方面,将文山电网防震抗灾的措施进行了细化。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
标签:文山电网,地震灾害防治方案,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