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今年6月下旬,遵供德江供电局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了省网公司专家组“两钻”等级标准外审。近日,笔者就该局如何落实专家组关于“识别改进机会”要求,按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管理并巩固安风体系建设成果等问题,对该局进行了探访。
焦点在现场
在“两钻”等级标准外审中,通过专家组认真的审查和综合的评价,明确了该局安全管理若干“识别改进机会”。所谓“识别改进机会”,就是存在的问题。“光是发现问题,如果不加以改进,就等于说空话。”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局长田景江就此拉开了话题。
该局安风体系建设机构首先对专家组提出的“识别改进机会”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凸显出来:现场安全管理薄弱。针对此,该局及时制定了改进细则,明确责任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头。领导小组还专门就“如何改进”进行了策划,制定了改进计划并按计划逐步推进。谈到如何将计划落实到具体内容、目标,该局的做法是“结合实际,各个击破”,最终达到使所有“识别改进机会”归零目标。
重点在现场
安全管理“重在现场”并不是我们的首创,这是安全管理的需要。田景江介绍说,该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今年3月起就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内容涵盖了9个单元、49个要素和157个节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无论从制度的建立,还是闭环的管理,从书面形式的制度讲,应该说已经基本完善。多年的管理经验和本次专家组外审结果,指向的仍然是同一个目标—现场。无论是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管理、安全教育与训练,还是安全检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以及千方百计寻求的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于一个点,就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田景江深有体会地说:“现场才是安全生产的根本点、焦点、也是各类事故的集中地”。
加强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就成了自该局获“两钻”称号以后的重中之重。
据该局安监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的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全局7个供电所、在德江进行农网建设的13个施工队进行现场安全纠察。笔者在一份9月2日《关于某公司安全纠察存在的问题通报》中看到,在被纠察的4个问题中,除“无班会记录”外,其余3项全部均属现场安全违章,纠察的内容包括现场人员安全帽的佩戴、安全工器具的标识及使用、安全围栏标版等。他还介绍说,这样的安全纠察已经成为该局安监部门的常态。
难点在现场
现场安全管理难,难就难在点多面广,难在施工人员素质参并不齐,难在作业人员习惯性违间作业屡禁不止。该局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田景向笔者介绍了该局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他说,要破解这一难题,只有不断地加强安全培训,不断地深入现场加强督促和纠违。
据负责现场纠察的杨红卫、李文军介绍,所有现场违章问题被发现后,所涉人员的基本的反映大同小异,一般都是“我会”,“我没注意”,“我忽略了”等等。“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现象非常的突出。凸现在安全意识淡薄的典型特点。
为了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该局自今年6月下旬获“两钻”称号后,在7、8两个月的时间里,该局就有87人接受了现场安全管理培训。同时,还创新安全培训方式,将课堂移到现场,手把手教会作业人员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该谁做、何时做、怎么做。并以在现场发现的问题为案例,“解剖麻雀”, 教会整改的方法,将事后学习变为事前预防,通过每个细节、环节的控制,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上,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今年以来,该局经针对现场管理发布的《安全督察通报》已有16期,涉及到的有一般作业人员也有管理人员。从《通报》的频率来看,主要发生在1至7月,7月以后,仅有1期,从这个方面,也体现出该局加强现场安全管控后取得的成果。
安风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保持持续的关注度。采访中,笔者明显地感受到,该局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一般职工,对获得“两钻”称号后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花大力气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特别是对现场安全管理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若干“识别改进机会”正在逐一的改进。
标签:德江局,安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