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通讯员 王帅 过传武)电能,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血脉,更是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基石。然而,窃电行为犹如侵蚀这一血脉的暗疾,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扰乱正常供用电秩序,埋下安全隐患。当前,随着反窃电技术手段不断升级,窃电行为也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特征,背后折射出的窃电心理更趋复杂。作为电力供应的“守门人”,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深刻认识到:反窃电不仅是技术与制度的较量,更是对人性心理的精准洞察与引导。
正视窃电心理的多元图谱,方能有的放矢
窃电行为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多重心理动因。部分用户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认为“小打小闹”不会被察觉;少数商户受利益驱动,抱持“能省则省”的功利心理,将窃电视为降低成本的“捷径”;还有些人存在“补偿心理”,因对供电服务偶有不满,便以窃电寻求“心理平衡”;更有甚者,受技术炫耀心理驱使,将改装电表、规避监测视为“能力象征”。这些心理并非孤立存在,有时相互叠加,使得窃电行为更难识别。蒙城县供电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窃电案例,梳理出本地窃电心理的主要类型与高发群体,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心理画像”。
以技术破侥幸,用制度断贪念,靠服务解心结
面对复杂的窃电心理,蒙城县供电公司打出“技术+制度+服务”组合拳。在技术层面,全面升级智能电表监测系统,通过负荷异常预警、远程抄表比对等功能,让“隐形”窃电无所遁形,彻底击碎“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在制度层面,联合公安、司法部门建立“窃电查处联动机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用法律的威慑力斩断“贪小利”的念想,明确“窃电必被究”的底线;在服务层面,针对可能存在“补偿心理”的用户,推行“网格化服务”,主动上门解决用电难题,通过面对面沟通化解误解,用真诚服务消融对立情绪。
让“守法用电”成为社会共识,方能标本兼治
反窃电的根本,在于从源头上消除窃电心理的土壤。蒙城县供电公司深知,法律的刚性约束与技术的严密防控之外,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导。我们以“安全用电宣传月”为载体,走进社区、校园、企业,通过情景剧、漫画手册等通俗形式,剖析窃电的法律后果与安全风险;在乡村地区,联合村干部开展“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商户群体,组织“诚信用电座谈会”,将用电合规与企业信誉挂钩,引导其树立“守法即守业”的理念。通过多维度宣传,让“窃电可耻、守法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步构建“不敢窃、不能窃、不想窃”的社会氛围。
电能连着千万家,守护光明责无旁贷。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将持续深耕反窃电领域,既做技术防控的“尖兵”,也做心理疏导的“良医”,以更精准的措施、更贴心的服务,守护每一度电的公正与安全,为蒙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电力动能。
标签:蒙城供电,反窃电攻坚,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