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在福州签署,拉开“户户通电”工程序幕。
2006年9月27日,福建最后一个无电村——霞浦北礵岛正式通电,宣告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内的“户户通电”工程全部结束。
“让全体农村群众用上电、用好电是国家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福建省电力公司干部职工牢记这一承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日夜奋战,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原定计划2年实现的“户户通电”目标:共完成“户户通电”工程投资10800万元,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412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83公里,安装变压器140台、容量5450千伏安,解决无电户4296户、无电人口15897人的通电问题。
通电这一天,无论偏远山区,还是僻静海岛,人们欢欣鼓舞。光明之灯点燃了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
苦干五月 提前完成“户户通电”
从1999年开始,福建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的用电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除厦门外,全省八个地市的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内仍有190个无电村,涉及4296户、15897人。这些无电村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和海岛,远离集镇,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村民居住相对分散。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期盼着有电的日子早点到来。
2006年3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到2010年,凡是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的重大决定。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对此高度重视,早在年初就组织力量对我省无电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全省无电户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和制定了《福建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福建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实施方案》,同时积极与省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达成共识。
4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与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共同签署《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提出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强协作,确保2007年实现农村“户户通电”目标,标志着我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电力普遍服务,确立新时期农电工作“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视察并提出“六个扎实”要求,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所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李川副省长为组长的福建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并将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纳入福建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作为全省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统一协调管理。省人大、省政协一直十分关注“户户通电”工程的进展情况。各级政府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及时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拆迁、征地、赔偿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有力地保障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纪要签署后,福建省电力战线广大员工深受鼓舞,深感责任之重大。4月28日,省电力公司及时召开“户户通电”工程部署会,传达了今年内全面完成我省“户户通电”工程任务的指示精神,也就是说,要在剩余6个多月时间里,完成原定计划2年实现的目标。面对压力和挑战,公司领导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争10,保11”的奋斗目标。
当日,省电力公司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李卫东为组长的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各电业局和县供电公司分别成立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的全面管理。各有关单位、部门深刻认识“户户通电”工程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切就绪,工程全线铺开。在各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省“户户通电”工程参战人员全力以赴,不计得失,发扬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面对数次台风的侵扰和百年一遇持续暴雨的袭击,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影响,顶风冒雨,只争朝夕,抢晴天、争速度……
6月23日,莆田仙游县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完成“户户通电”的县,惠及7个乡镇、13个自然村、472户、1956人。6月25日,三明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实现农村“户户通电”。紧接着,泉州、漳州、福州、南平、龙岩、宁德相继传来“户户通电”的捷报……
9月27日,我省取得了“户户通电”工程的全面胜利,“三新”雨露润八闽,村村户户尽光明。
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卫东表示:“福建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的竣工,将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助上一臂之力。福建电力将一如既往地服务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腾飞提供坚强的电力保证!”
全力以赴 彰显电力优质服务
在“户户通电”过程中,省电力公司系统做了大量工作: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责任,特事特办,加快工作流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建立双方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服务“户户通电”工程;实践“电力普遍服务”,开展“爱心活动”;结合农村户户通电“安全用电宣传周”活动,加强安全用电宣传;严格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这其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500米路走一天
连城县新泉镇余畲村地处梅花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离县城60多公里,离集镇也有20多公里,共有李家畲、黄义和长汤三个无电自然村,其“户户通电”工程需立58根电杆,其中高压电杆24根,需架高压线路6公里,低压线路1.8公里。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里,施工队队员们需要的是逢山开路、遇涧涉水的本领。在工程建设期间,为了尽早给村民们送上光明,施工队员借住在无电村里20多天,没有出过山,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出工,天黑了才回驻地。在这深山里,所有的现代器械都用不上,他们靠的是最原始的肩扛手拉运输方式,有路的地方还可用滚轮帮忙,没有路的地方,就得用镰刀开出施工便道。一根电杆重达600公斤,全靠队员们齐心协力,一寸一寸往山上挪。有一处电杆要立在高山上,20多个施工队员爬山涉涧,为了把电杆抬到山上就位,仅500米的路程就走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全省看宁德 宁德看海缆
“全省看宁德,宁德看海缆。”宁德是福建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任务最重的地区,工程投资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中工程难度最大的、总长度达47公里的4个海缆工程也全部集中在宁德。
宁德市“户户通电”工程涉及8个县(市、区),99个单项工程,合计98个无电村落,涉及2467户、8922人,工程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和海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最大限度延伸、基本实现“户户通电”的战略目标,省电力公司与宁德市共同筹措资金7532万元,以电网延伸、海缆延伸等方式开展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以促进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重创了宁德电网供电设施,使宁德“户户通电”工程经受严峻考验。在与系统员工众志成城进行电网灾后重建的同时,宁德电业局抢时间、保质量、抓安全、赶进度,在完成陆上工程的同时,克服海缆施工海上作业难度大,海底地形复杂,容易受气候影响等困难,铺设鸡公山岛、北礵岛、东星岛(台山岛)海缆,全力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提前二个月全面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让宁德市农村无电户在国庆节之前见到了光明。
“困难户”更不能落下
无电户很多是经济条件困难户,部分用户用不起电,收取表下线费用成了难题。为了让困难户也能通上电,使山区群众真正从“户户通电”工程中得到实惠,在施工过程中,省电力公司系统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对无力承担表下材料费用的特困户、五保户等,倡议企业员工捐款献爱心,全系统共捐款14万元。其中,仙游县供电公司员工捐款17000多元,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福州电业局各县供电企业开展全员“献爱心”活动,如罗源供电公司“户户通电”工程所有表下线费用全部由职工捐款筹措,该公司成为福州地区第一个完成“户户通电”工程的单位;连江供电公司发动党员开展“关爱社会、关爱无电农户”的献爱心募捐活动,为边远海岛和贫困山村的“五保户”、“特困户”和畲族同胞立杆架线送电。
送电先送安全
“刚刚用上电,心里十分高兴,可就是不知道哪里能碰,哪里不该碰,心里有点发怵。今天听了你们的解说,看了宣传材料,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放心了!你们想得真周到,谢谢你们!”这是莆田仙游县农村刚刚通电的客户在听完该县供电公司宣传人员的讲解后说出的真实感受。9月11日起,省电力公司在全省深入开展农村户户通电“安全用电宣传周”系列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农村客户安全用电意识,保证无电户通电后的用电安全。他们一方面利用标语、墙报、宣传单、广播等形式,采用集体培训、逐户示范、发放安全用电知识图书等措施,加强用电知识宣传与普及,确保无电户通电后的用电安全;一方面,组织供电所职工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及时加以整改,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可靠运行。
光明之灯 点燃村民希望之火
“户户通电”给无电村、无电户带来了安全优质的电能,带来了光明,带来了看得到的实惠,更带来了农民奔小康的机遇……
有电了,“我要回家”;有电了,“我要发展”
8月11日上午,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站”的长汀县南山镇南山迳长丰山自然村通电了,在外打工的、搬迁出去住的村民,都回到村里,目睹电力员工合闸。村民们高兴地以过年放鞭炮辞旧迎新的方式来告别无电的历史,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说:“以后看书看再久,脸也不会被熏黑了。”村支书陈以财显得特别兴奋,他说:“如今电通了,国家又有富民的好政策,我们再把路修好一些,一定能吸引投资办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还代表村民向长汀电力职工送上了一面锦旗。长丰山自然村物产丰富,而且距离山下的公路仅两公里,这两年偶尔也有一些老板来这里考察,想投资办厂,但最后都因为这里没通电而作罢。如今通了电,村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一农户指着原始的烤烟房告诉记者:“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建密集型烤烟房啦。”
“有电了,我要回家来生活,我家良田近,林地不少,还可发展养殖业,一年积攒几千元是不成问题的。”8月10日,在长汀县城做小本生意的濯田镇美溪村圆岭下自然村农民张发林说。该自然村距离县城60多公里,距离村部也有20多公里,村里虽然良田、林地多,堪称天然宝库,但由于山高路远无法通上电,张发林于前几年就到县城租房子住,做点小本生意,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没有积蓄。据了解,各个原来无电的自然村都有不少户人家到城里打工或搬迁到交通方便的美溪村当外乡人,在南山迳长丰山自然村就有十多户村民搬迁了。现在,他们都表示要搬回来住,凭借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求发展。
一斤茶青多卖了六七元
同样1公斤秋天采摘的茶青,原来只能卖4元钱,现在却卖到了16元、20元钱。今年秋季,大田县屏山乡蒋山村蔗乾自然村的村民们赚的钱多了。
屏山乡海拔1080米,素有茶乡美称,有茶园近万亩,茶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蔗乾自然村距屏山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有15户人家、110人,散居在四个山头。村民章德耀说:“村里种了300多亩的茶叶,原来没电,茶农只能卖茶青,每公斤秋天采摘的茶青只能卖4元钱,行情不好或收购茶青的贩子不地道的话,搞不好辛辛苦苦一年,除了成本,赚不了几个钱。遇上天气不好,茶叶闷熟了,送人都不要。由于是手工制茶,经常是做都来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茶叶过了采摘期。”
今年6月,“户户通电”工程惠及这个小山村。“有了电,村民家中不但添置了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还陆续购买了制茶机械和空调,建起了厂房,办起了家庭制茶小作坊,还外出学习制茶技艺。”蔗乾自然村村民小组长章德端说,“现在茶青贩子到村里收购秋天采摘的茶青,每公斤收购价达16 20元,利润翻了几番,而且,茶青可以做成茶叶,再也不怕茶青贩子杀价了。”
据屏山乡副乡长林芳炳介绍:有了电,这里的村民们看到了发展茶业的前景,现正进一步在山垅梯田间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标签:新华网,三新,户户通,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