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将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重大工程,力求突破科技发展和产业技术的瓶颈制约,带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是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发展方略。作为重要能源行业,电力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近年来,电力行业在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的同时,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步。2006年,华能玉环电厂1号机组与华电邹县发电厂7号机组相继投产,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代表世界先进火力发电技术水平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技术。此外,我国电站设备生产企业主力产品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生产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水电机组实现了30万千瓦向70万千瓦等级的跨越,核电拥有“两代加”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输配电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方面,三峡(三常、三广、三沪)±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以及灵宝直流背靠背换流站工程和西北750千伏交流示范工程等成套设备制造均取得成功。
日前又传来一则喜讯,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开发,一向困扰我国电力行业的线路故障查找难题终于被攻破:我国自行研发成功了能够准确“定位”电力线路故障点位置的测距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我国电力系统获得广泛应用,对提高我国电网安全可靠性与管理维护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无止境。尽管成绩令人瞩目,但电力企业自主创新依旧任重道远。随着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以及相关规划的出台,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自主创新环境将日益完善。
最新出台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为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行业指明了重点突破的方向:以缓解资源、能源瓶颈制约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油气及矿产资源勘探与采收、煤炭高效安全开采与洁净转化、特高压输变电与电力系统安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建设若干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试验的设施。规划还要求,在大型清洁火电与核电等领域,建设若干重要装备设计、系统集成和先进制造工艺开发、试验设施。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电力行业要把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努力节约资源能源,提高开发利用效率,争取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标签: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