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2006年,体制改革精彩纷呈

作者:庞东梅  2007-03-08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恶化都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耗费大量能源为代价的。在民生方面,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即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体制改革的落后,体制建设的不完善,造成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即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进体制改革,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保障,成为“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体制改革成果纷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国的体制改革在这关键的初始之年取得了新的进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逐步完善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对市场的监管职能,而且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开局之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得到深化。一方面,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加强。针对去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情况,国家充分运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促使下半年这种过热的局面得到降温。这充分说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向公共服务转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成为去年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分配领域,国家规范了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在医疗领域,去年发展改革委多次按药品用途分类出台调价措施,有关部门也正积极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在社会保障领域,低保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

在经济改革领域,各种体制改革更是亮点纷呈。当前体制改革的一大重心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滞后的资源和能源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早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成为去年价格领域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适当地提高或者降低了成品油价格水平,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也正在酝酿之中,石油综合配套改革也在行进之中。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去年11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内容上来看,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在土地资源方面,“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得到进一步贯彻,土地闸口进一步收紧。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加深入。在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垄断行业的改革取得了新成绩。去年9月4日,5个省、市邮政管理局成立,标志着邮政政企分开迈出关键一步。

在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其改革在去年也取得阶段性进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保险业改革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财政税收制度继续完善。

体现改革特色鲜明

在开局之年,体制改革的推进为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重大领域的体制改革都在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展开,目的都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价格领域改革方面,矛头更多的指向能源和资源领域,显示出对重要能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从而促进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比如,在煤炭开采领域,去年10月份开始,一场变煤炭资源“无偿划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在8个煤炭主产省(区)试点推进。这标志着以往无偿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合理方式将逐渐被“招、拍、挂”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所代替。此外,国家还将相应调整煤炭资源税费政策,改变煤炭企业过于低廉的成本,通过逐步促使煤炭企业合理负担煤炭资源成本,达到煤炭产品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价值的目的。

在节能和环保领域里的改革,更是体现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环保准入门槛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除了在通过推进能源领域的价格机制来约束能源低成本消费的现象外,国家还通过有关税收政策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工作。比如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通过调整税率结构,引导消费者购买低能耗、低排放汽车;加快推进燃油税的出台等等。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企业节能和环保的要求,遏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提高企业的环保准入门槛。在国家严格的标准下,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企业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或者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单位能耗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在改革的大潮中,体制改革深化的难度相当大,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得到完善。但是,当前存在的各种体制性因素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继续推进体制改革的深化将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要以规范政府行为为核心,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解除其对市场造成的人为分割。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缩小政府定价商品的范围,理顺当前存在的一些生产价格扭曲的问题。关键要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水、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另外,还要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进一步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同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建设。另外,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是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内容。要推动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的建立。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和措施,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完善流转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制度,改进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资源税,实施燃油税,推行物业税,规范土地出让金收入。

虽然深化体制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漫长的,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各种体制“顽疾”必将得到解决,而进一步完善的体制将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体制改革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