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齐同生做客网易聊天室,以一种普及性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了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此项工程规划总库容110亿立方米,能够实现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可达78亿千瓦时,这对扩大“西电东送”的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艰巨性更加突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建言献策。于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对资源更好利用、更大节约的“西电东送”工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西电东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今却有了一个更新的时代背景——我国能源版图的重心正在向西移动。
我国煤炭产业西进东退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夏升格为与晋陕蒙并列的煤炭主产区;东部地区如广东、浙江和北京等地逐步退出煤炭生产;而新疆,作为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后备区,其开采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加速扩张。西部水电开发步伐也在加快。2006年4月15日,青海拉西瓦水电站正式开工;11月26日,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在远景规划中,今后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有望逐步西移到藏东南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及雅鲁藏布江。
向西,再向西,这将对我国能源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有了纵深体系,可谓利好;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能源与负荷中心的更远距离,有可能会对其高效供给带来一定困难。
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如何解决该问题?来自西部省份的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只要技术成熟,一定要依托更高等级的电网,这样会形成更大范围的电力市场平台,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将会因此取得双赢。
全国两会上,宁夏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共同提出了关于尽快开工建设银川东至天津东±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的建议。新疆代表团提出,要加快实施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尽快建设哈密煤电基地和哈密—永登(兰州)双回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工程,从而有效拓展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市场空间、加快实现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西藏打造水电王国的构想尤其引人注目。西藏代表团表示,在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支持下,藏东南“三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将把西藏丰富的水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经初步测算,在满足区内需求前提下,“藏电外送”电量可以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
随着西部能源的开发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将迈向更高层次。据预计,到2020年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可能形成规模更大的跨区特高压电网,大区电网之间的电气联系进一步加强。其中,晋东南、陕北、蒙西、宁东、呼盟煤电基地以交流特高压分散接入南北方向多条大通道,四川水电的部分容量通过东西方向的交流特高压通道送往华中和华东。金沙江一、二期,锦屏,呼盟,哈密等大型水、火电基地采用±800千伏直流送出。西藏水电和新疆煤电外送将主要采用直流特高压方式向中东部地区送电。
可以预见,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快速推进,国家电网的布局,将与我国能源战略保持同样的脉搏。
标签:两会,坚强电网,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