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南网 合力建舞台
“同心结南网是一种力量!”这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懋振对“落实南网方略—弘扬企业文化”文艺巡回演出情况报告的批示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种力量,横贯东西,纵合南北,是能量的汇流,更是心灵的联接。它来自万众一心,看似无形,却最强大。这,就是同心结南网的力量。
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南网人有何精神支柱?
——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具体化,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公司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公司的大政方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公司的大政方针,形成了南网方略这一整套清晰的治企章法。南网正是以此同心,这正是“同心结南网”最重要的前提
几天前,贵广二回直流工程极Ⅱ系统调试提前顺利结束,为工程正式投运、为有效缓解广东尤其是深圳等地区今年夏季供电紧张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前一天的凌晨,在贵广二回宝安换流站员工宿舍楼下,传来了一阵粗犷而快乐的歌声。
本也平常的歌声,在此时此地听起来却格外令人动容。因为,这群夜归的小伙子,已经连续奋战很多天了。歌声最粗的那个专责,之前利用几十个下半夜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把二十余件百吨以上的大型变压器稳稳当当地运抵了换流站,之后又马上投入到安装调试和启动准备中;歌声还有点走调的那位靓仔,口头禅是“不要等不要靠”、“我会想办法”,就是他和伙伴们一起,把西门子公司专家认为不可能的一项任务变成了现实……
任务重、工期紧、技术要求高、协调工作难、地质与气候条件不利,仿佛都在这一阵阵歌声中化作了乌有。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让他们笑对挑战?
而对于南网人来说,挑战还比比皆是。公司成立以来,遭遇了各种困难和考验:一是严重缺电,几年来,南方电网是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二是安全压力巨大,南方电网是国内结构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驾驭难度最大的电网。三是内外部环境不宽松,组建之初,人员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工作方法和作风不同;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但是,四年多过去了,中央及各部委、五省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欣喜地看到,南方电网公司经受住了历史上最大电力缺口的考验,经受住了世界上最复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考验,经受住了电网超常规发展和经营压力加大的考验,经受住了重组企业内部融合的考验,经受住了复杂外部环境和利益关系的考验,通过在打基础中抓发展,在抓发展中打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走上了有序运作和稳健发展的轨道。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让他们战胜困难,赢得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开宗需明义,著史先破题。南方电网公司作为一家中央企业,从事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家能源安全与社会稳定大局,承担着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任务,直接服务于南方五省区。这样一家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对谁负责、为谁服务,怎么样负责、怎么样服务,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南方电网、怎样建设南方电网的问题。
而几年来,南网人一直在用行动响亮地回答着这些问题。2006年6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在他们的调研报告中这样指出:南方电网公司作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是成功的……他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具体化,形成体现国家的意志、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宗旨、战略和工作方针,把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可以说,公司成立四年多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公司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大政方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大政方针,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南网方略这一整套清晰的治企章法。
这是全网的精神支柱,也正是同心结南网的前提所在。
短短时间内,靠什么创造了“南网现象”?
——公司解决了大型公司重组这一世界性难题,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南网现象”,关键就在于“同心”,在于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协调了步伐、调动了积极性。在此意义上,“同心结南网”已不仅仅是系列文化活动的主题语,更已成为促进全网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关键词
最近,在参加贵州电网公司“南网方略-企业文化讲师团”的有关活动时,一位基层讲师的一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同心结南网最早是作为系列文化活动的主题而提出来的,但目前已经远远不止如此了,这个关键词,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的工作。”
回头看近两年来引起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有关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关注的“南网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也就是对十几万人“同心结南网”的肯定。
“南网现象”已经延续至今,今天再加入新的内涵重新进行总结,“南网现象”所包括的方方面面,无不显现“同心结南网”的力量:
从精神层面来看“同心结南网”,走马南方五省区基层单位,处处都清晰可见一整套治企章法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步伐、调动积极性方面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层层可见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一支执行力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一种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种人人快乐工作、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一位员工就说:“为什么我们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因为南网精神,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从物理层面来看“同心结南网”,数据最具说服力:据统计,四年来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232亿元,超过了建国以来到2002年的总投资,强化了网架结构,基本解决了主网“卡脖子”问题。2006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容量分别是2002年底的1.6倍和1.9倍。2006年,西电东送能力已经超过1200万千瓦,是2002年的3.2倍;西电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9.5%提高到2006年的20.4%。公司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率先“走出去”的电网。因为“同心”,南网人编织了一张亚洲乃至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联系最紧密、科技含量最高的电网。
正是靠着一股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依托无与伦比的物质平台,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在历史上最缺电的时期,充分发挥南方电网大平台的作用,千方百计地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公司充分发挥了改革搭建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作用,为东中西互联互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公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越来越高;公司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经营业绩连续翻番,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跻身全球500强,去年位列第266位。
同心结南网,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只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好经验和好作风,珍惜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心结南网”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责任南网、和谐南网就必将谱写出新的华章
人是本,心是源。在“同心结南网”尺幅千里的画卷中,一个个弥足珍贵的镜头,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更加憧憬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美好前景。
2003年12月,耳闻目睹广州供电局抢修队伍在天河街头一个感人至深的工作过程后,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刘先生就说,虽然严峻的缺电局面开始显现,但大家对供电企业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果然,在过去四年中,根据该中心的调查结果,广州电力供应连续居市民满意度的首位。广州只是一个缩影,连续几年缺电的情况下,公司在社会服务机构评价的第三方调查中荣获总体评价第一,用行动在全社会树立了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形象,编织了一张为万家灯火付出无限深情的南方电网!
2004年6月的一天,在贵广直流工程安顺换流站,一群南网电网的建设者高举双手,欢呼起来,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自豪。随着贵广直流单极投产,南方电网在夏季负荷高峰增加送电能力150万千瓦。至此,公司提前15个月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十五”期末西电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电网建设任务。为这一天的到来,千千万万南网人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艰辛!
2005年9月,一位海口市民说,南方电网的抢险突击队,让她想起了1949年的解放军子弟兵……当月,强台风“达维”袭来,公司举全网之力支援海南,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广大员工顽强拼搏,海南电网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次黑启动,来自网内各单位的抢险突击队转战琼岛、餐风露宿,迅速恢复了海南的供电,把风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唱响了一曲“同心结南网”的主旋律。
2006年9月,在公司向越南北部送电220千伏联网工程“桥头堡”新桥变电站,一片欢声雷动。当日在昆明,南方电网公司和越南电力集团共同启动了联网工程送电程序。至今年第二条220千伏通道投产后,南方电网已有五条通道向越南送电。几年来,公司“走出去”战略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与次区域国家电力合作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2006年11月,更是在中越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投资建设越南南部燃煤发电厂的谅解备忘录。同心结南网,已经为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打下坚实基础!
2007年1月,一名财务人员拿着一组数据感慨万千:四年来,公司可控供电单位成本下降了8%,线损率降低了0.9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9%。这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全系统各条战线的员工贯彻依法经营的要求、加强基础管理的结果,是他们在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疏导电价矛盾和增供扩销等方面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结果! 同心结南网,结出的也是一张现代化管理之网!
……一个个镜头,举之不尽,彰显了“同心结南网”的力量。正如最近参加公司第九期领导人员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所说:肩负责任,胸怀和谐,来自我们心灵的力量,终将引领我们建成“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实现“两型两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啊,只要全网团结一致,不断加强思想上的沟通、思维上的碰撞、思路上的共享、方法上的切磋,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我们就能为建设责任南网、和谐南网做出新的贡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做表率,更好地服务于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南方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