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2007-10-18

电力可靠性管理作为行业监督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企业加强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年来,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电力工业特点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可靠性管理队伍,在指导电力规划设计、基建安装、运行生产等各个环节,在提高电力企业效益,保障社会用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至2007年可靠性管理工作

1、历时五年的可靠性信息系统(网络版)的开发推广工作2006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升级和完善。发电、输变电、供电三套新版可靠性管理网络版软件已替代了原来的单机版信息系统,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工作也已告一段落。升级后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可靠性数据采集、分析和发布的及时性,已经能基本满足企业对生产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另外,新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上更方便、数据分析更深入、更容易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给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为电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管理效益。新版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完善推广应用为我国可靠性管理创建先进、高效的技术平台的同时,也满足了电力企业不断深化可靠性管理的需要。新版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技术难度都比较大,为了使新版软件能够在全国电力企业中普及应用,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花大力气,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了推广工作。

2、圆满完成各年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工作。随着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升级和完善,可靠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达到了全行业领先,保证了采集可靠性数据的及时、准确、高效。2002年至2007年各年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均圆满完成,并及时完成各类可靠性分析报告。5年间,可靠性管理中心先后编辑出版发电、输变电、供电和直流输电系统等专业各类可靠性年度报告、简报、汇编及手册50余期,共5万多份,免费发放给各电力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可靠性管理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了可靠性管理工作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在各类可靠性分析报告中,我们切实注重提高数据和分析报告的质量,不断增强分析的针对性,捕捉当前电力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2007年,在我国电源建设跨越式发展、电网不断强化完善的形势下,可靠性中心及时跟踪分析上半年发电、供电、输变电主要可靠性指标和三峡水力发电厂投运机组的运行及可靠性管理情况,并通过网络、电力行业信息等方式向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主要电力企业及全社会进行发布,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及设备制造企业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3、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稳步提高。多年来,由于我们重视和加强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我国的发电机组和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2002年至2007年7月,发电300兆瓦容量等级火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次数由每台年3.05次下降到0.89次,下降了2.16次,等效可用系数从91.18%提高到91.92%,上升了0.74个百分点。输变电设施220kV变压器,可用系数从99.173%提高到99.628%,提高了0.455个百分点;强迫停运率由每百台年1.776次降低到1.248次,下降了0.528次。城市用户供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由8.171小时降低到5.204小时,下降了2.967小时。这组数字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电力行业通过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电力设备质量,提高了电力服务水平,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可靠性管理中心的品牌工作、创新工作

1、精心安排部署,成功召开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

作为中电联每年的标志性工作之一,可靠性中心每年精心组织,力求每年的会议都有所创新,2005年结合可靠性中心创建二十周年纪念活动;2006和2007两年可靠性指标发布会均由中电联和电监会联合举办,受到了中电联和电监会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2007年的发布会无论内容和形式,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创新,会上不仅发布了2006年度全国发电主机、辅机、输变电设施、用户供电和直流输电可靠性指标,还对2006年度全国发电可靠性金牌机组进行了表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对受表彰机组单位进行了授奖。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谢振华、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启洲、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顺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黄智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等先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2、积极组织制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夯实可靠性工作基础。2005年9月28日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中央编办复字[2005]116号”文件明确将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划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更名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电监会于2006年1月25日以“办人[2006]5号”文件明确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委托中电联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接受电监会安全监管局的指导。目前,电力可靠性管理纳入电监会监管体系,可靠性监管已经成为电力安全监管的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可靠性监督管理机制,使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我国电力发展、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逐步形成的新形势,成为摆在可靠性中心的迫切任务。

依据《电力监管条例》和中编办《关于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划转更名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精神,电监会安监局和可靠性中心组织制定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于2007年5月10日由尤权主席签发,正式实施。这是加强新形势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作为开展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的法规依据,进一步延伸并规范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明确了电力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电力企业在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只有这三者密切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有效促进电力可靠性监管与电力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办法》也同时明确了可靠性管理中心承担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可靠性管理的行业服务工作。这就大大丰富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可靠性管理行业服务的舞台,《办法》的颁布标志着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由单纯的行业自律管理迈向了行业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新阶段。

3、深入开展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数据的应用,不断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可靠性技术与可靠性管理方法是适合电力工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目前,可靠性指标已成为衡量和评价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设备制造和运行水平的科学依据。二十多年来,我们通过艰苦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珍贵的可靠性数据,如何利用成熟的、科学的可靠性技术和累积的可靠性信息来促进电力生产状况的改善和安全水平的提高,正在成为我们认真考虑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电力可靠性评价是利用可靠性科学的方法和积累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电力监管机构的安全监管能力,2007年年初,可靠性中心首先在全国火电常规机组中开展了可靠性评价,经过初选、评价、核实等工作,首先确定了40台机组作为可靠性金牌机组候选机组。经过最终评审,确定300MW、600MW每个容量等级的前10名为金牌机组,在可靠性指标发布会上进行了表彰。这次对火电常规机组的评价,突出了典型,表彰了先进,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在全国电力企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4、贯彻落实《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努力构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体系。自2006年初电力可靠性管理正式纳入电监会的监管体系,可靠性中心一直努力围绕《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管能力。目前,可靠性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各项可靠性监管职能已陆续行使。2007年9月中,可靠性中心完成了对国网公司华北区域内华北直属、河北省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对企业内部可靠性管理网络的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可靠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统计、报送情况,可靠性管理工作对生产的指导及可靠性数据的应用情况,以及可靠性管理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进行了全面了解,进一步促进企业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规范深入开展,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对《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工作展望

1、进一步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在深化贯彻落实《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确保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继续开展针对电力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检查,查找问题,推广经验,促进企业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规范深入开展,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水平。

2、进一步作好电力可靠性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在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特色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升级。根据《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在暂时维持目前各电力企业向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报数的方式的前提下,同时在各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建立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各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负责所属区域的电力可靠性监管和可靠性数据采集,并将可靠性数据汇总后报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格局。同时从组织上、技术上加快可靠性监管体系的建设,确保电力可靠性信息统计和发布的规范化开展。同时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形势,聚焦行业热点,进一步拓宽电力可靠性数据的分析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可靠性数据发布的及时性,促进企业及时应用可靠性信息为电力生产管理服务。

3、积极开展可靠性评价工作。在2007年火电常规机组可靠性评价工作基础上,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研究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结合,研究适合我国电力发展状况的、适合新的电力体制要求的评价体系。不断创新评价方法、拓展评价范围,使可靠性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在下半年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明年开展供电企业的可靠性评价工作,加大对可靠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促进可靠性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4、积极推动企业利用可靠性新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积极开展电力可靠性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状况的同时,学习并引入国外先进的可靠性管理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发展紧紧依附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总体目标,实施了“厂网分开”、重组国有电力资产、培育电力市场和建立合理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监管机构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服务”的电力体制新格局,这些都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可靠性管理中心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建立可靠性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不断拓展电力可靠性管理新领域;不断更新和制定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可靠性标准;继续加强研究和推广新的可靠性理论、技术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馈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加强可靠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能够用可靠性管理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专业人才;继续探索电力可靠性管理新模式,致力于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安全运行水平的提高,为促进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