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电价改革: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009-03-17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编者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总理的讲话得到了包括电力行业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广泛共鸣。本网今日约请部分代表、委员和专家围绕电价改革这个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对话。</FONT></P>
<P><STRONG>本期嘉宾:</STRONG></P>
<P><STRONG>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 陆启洲</STRONG></P>
<P><STRONG>全国人大代表 、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 张工</STRONG></P>
<P><STRONG>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发改委原主任 蒋应时</STRONG></P>
<P><STRONG>全国人大代表 、 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贾福清</STRONG></P>
<P><STRONG>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小琳</STRONG></P>
<P><STRONG>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 王超斌</STRONG></P>
<P><STRONG>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主任 邹逸桥</STRONG></P>
<P><STRONG>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吴钟瑚</STRONG></P>
<P><STRONG>电力专家 王文泽</STRONG></P>
<P><STRONG>厦门大学教授 林伯强</STRONG></P>
<P><STRONG>电力专家 朱成章</STRONG></P>
<P><STRONG>主持人: 任春</STRONG></P>
<P><STRONG>采访执行:刘启明 赵栋 赫然 颜新华 倪敏 霍丽文 苏伟</STRONG></P>
<P><STRONG>电价改革要小步快调</STRONG></P>
<P>主持人:各位嘉宾一致认为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电价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电价改革方向已定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电力市场的培育程度、推进改革的市场环境、操作难度等各种因素,以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改革为突破口,坚定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P>
<P>陆启洲: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电价改革,这是关键,没有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电力体制改革无法继续推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必须要理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显示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也反映出电价改革的势在必行。</P>
<P>张工: 当前经济运行相对平稳,或者供需形势相对放缓的情况下,是国家在资源类价格进行调整的有利时机。我相信在当前供需稍微放缓的情况下,在我们能力供给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中,我想国家采取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理顺我们的电力价格是有利于我们长远的发展的。</P>
<P>蒋应时:可以说目前的金融危机形势呼唤着我国一些行业的机制性改革。要把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二者结合好,目前政府调控这一块有些比例过高,市场的力量不够,所以下一步就是应当多发挥一些市场的调控作用,如果做的好,对电力企业本身也有好处。</P>
<P>邹逸桥:我认为当前是推进电价改革的较好时机。厂网分开以后,发电环节竞争局面已初步形成,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增强,东北电力市场和华东电力市场的试点也为电价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数据,为上网电价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电价改革事关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需要通过电价改革不断调整电力行业产业结构,降低火电比例,加快核电、水电、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要通过电价改革促进厂网关系的协调,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通过价格的杠杆推动厂网的协调发展;要通过电价改革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P>
<P>贾福清:偏低的销售电价严重影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不能遏制高耗能、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企业治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位国内产值电耗水平较高,其原因之一是电价机制仍不完善,电价关系有待理顺,销售电价没有及时与电煤价格上涨、电网建设加大等电力成本联动,电价水平偏低。</P>
<P>王文泽: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方面的改革也都进行的很好,但相比之下电价改革始终是滞后的。因此,进一步促进电价改革,理顺煤电关系,成为当务之急。</P>
<P>吴钟瑚: 电价改革是电力改革必须要走的路,应该要走小步快调的路线。电价改革方向已定,但操作较为复杂,要综合考虑电力市场的培育程度、推进改革的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近期来讲,在电价无法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规范价格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差别电价、峰谷电价、脱硫电价等政策。</P>
<P>林伯强:电价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牵涉面太广,政府对改革以后会出现什么后果也不是很清楚。在四个电价形成机制上,输配电价因为是垄断,所以肯定是政府定价,根据成本核定电价,上网和销售电价应该是放开的,让市场来决定,现在销售电价不能按市场决定,导致上网电价也不能按市场决定,因为中间的输配电价是固定的。</P>
<P>朱成章: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电价严重偏低,发电企业全面亏损。电网公司去年还有点盈余,但今年要是电价不变可能也要亏损。此外,我觉得电价结构上的问题也很突出。民用电价、农用电价偏低,使得我们前些年装机大幅增加,但是电还是不宽裕。</P>
<P>王超斌:改革时至今日,我个人对于电力改革的状况并不满意,许多计划好的没有实行下去,比如核定输配电价,比如配售分开、主辅分离等。目前的电价完全可以再涨一点,企业和居民都承受的起,问题是,涨价应当和改革同步,如果不改革,单涨价,机制最终没理顺,涨价没有实质意义。应该先改革,再提电价。</P>
<P><STRONG>何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STRONG></P>
<P>主持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适时"为何时? 陆启洲总经理的观点是要考虑出台政策的机会,相反,专家的观点更为激进, 林伯强先生说,要理顺煤电关系,先要联动起来。邹逸桥先生也把理顺煤电关系看着是电价改革三部走的第一步。</P>
<P>陆启洲:政策要分次出台,而不是一次性出台,"适时"是因为国家要考虑出台政策的机会。这有两方面考虑,首先,要考虑用电企业的市场承受能力。因为电价出台影响最大的还是高耗能企业,而目前来看,这些企业都不景气。其次,还要考虑政策出台对市场物价的影响。理论上讲,当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低或者较为平稳的时候,电价改革政策适宜出台,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物价等一系列因素,做出权衡。</P>
<P>邹逸桥:下一步电价改革的重点第一是理顺电煤价格机制。电煤价格应该由供求关系决定,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社会用电量供大于求,我认为电煤的价格应呈下降趋势。理顺电煤价格只能通过改革。将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初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形成,并建立起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联动机制。</P>
<P>贾福清:建立单列燃运加价的煤电联动机制和销售电价与电力生产成本联动的销售电价机制。建议将燃运加价在销价中单独列出,燃料成本在上网标杆电价中单列,销售电价随燃运价格变化而同步联动。</P>
<P>朱成章:看到报上两会代表的意见,认为电力和煤炭应该报团。我觉得这种看法不是市场经济的看法。现在我认为适当的煤价上涨一点,电价也上涨一点,是合理的。因为煤价上涨如果不传导到电价上去,那么市场规律就反应不出来了。现在有说法认为,如果煤电联动,必然造成连番上涨。我认为不会是这样,因为到了终端以后,用户认为电价高了就用别的能源了,这样电就销售不出去了,煤就受影响,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就发挥出来了。</P>
<P>林伯强:要推动煤电联动,如果连煤电联动都不愿意的话,那改革就更难推行,是个过渡性的措施,但很重要,要理顺煤电关系,先要联动起来。至于电力行业改革,是个很模糊的事情,我的建议是,如果价格不改,那干脆就什么都不要改,因为所有实质性的改革都会牵涉到价格。</P>
<P>李小琳: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受到宏观经济层面制约的情况下,应想方设法探索新的电价管理途径,使我国的煤炭能源优势更好地转变为经济优势。既重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又要考虑电力自身的发展规律,主要在煤炭等上下游产业链价格调节上,整体合理;在电力发、输、配价格调节上,更加协调;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地反映市场情况,符合市场规律,也使得发电环节的竞争和经济效应,传导到最终的消费端,既有利于长期的电力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当前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P>
<P><STRONG>尽快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STRONG></P>
<P>邹逸桥:当前我国还没实现输配分开,输配环节还没有做到独立核算,也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严重制约了电力的跨省跨区交易,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跨省跨区的输配电价,同时大力推动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工作的开展。改进和规范输配电价管理办法,形成合理的定价和调价机制。</P>
<P>陆启洲: 有人说输配电价计算不清楚,其实,没有什么算不清楚的,首先把输配电价要分开核定,输电电价要独立出来,这样就具备了电力供需双方见面的条件。因为售电网和输电网是两个网,一般大用户不通过配电网,可以直接从输电网走,这样供需双方就有了见面的价格基础,供需双方就可以多边交易了,先做这一步,然后再算配电电价。</P>
<P>只要核定好电价,个人认为,输配不一定要分开,因为输配分开后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做到同网同价,因为配网之间的经济性相差很大,有的配网独立出来是亏损的,有的配网单位资产售电量高,单位资产用能少,盈利能力就强,反过来在落后地区,同样的资产,售电量少,用能也多,成本就高,如果输配全部分来后,配网就不是一个价格,这样到终端的价格就不一样了。</P>
<P>贾福清:目前上网电价机制已基本建立,但迄今为止,输配电价改革未取得实质性推进,输配电价机制仍未建立,仍然依靠购销价差形成,没有反映电网合理成本及发展需要,无法保障电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不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监管。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建立,电网成本没能通过电价有效疏导,累积的电价矛盾突出。厂网分离以来,国家共实施了6次电价调整,以陕西为例,销售电价累计调增8.41分/千瓦时,其中陕西电网输配电价累计调整仅0.87分/千瓦时,而2008年8月20日上网电价单边上调1.5分/千瓦时,致使陕西电网输配电价份额实际下降。</P>
<P><STRONG>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STRONG></P>
<P>邹逸桥:当前我国销售电价的分类和结构太复杂,价格的形成机制也不合理,造成销售电价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因此必须简化销售电价的分类,调整销售电价的结构。国外销售电价一般分为三类,而我国分类繁杂,即有大工业用电、非普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农业用电、排灌电价、居民用电、非居民照明用电等七个品种几十种价格,交叉补贴严重,需要大力简化。因此必须改革销售电价的分类和结构,形成有利于公平负担的销售电价定价机制。</P>
<P>贾福清:合理疏导电网价格矛盾, 要建立合理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和电力发展需求的销售电价机制,实施销售电价与电力生产成本联动,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变上游价格放开,下游价格卡死的做法,尽快提高销售电价,解决2008年8月份上网电价单边上调和电网垫付新投机组脱硫补贴的问题。同时,合理疏导电网投资的还本付息电价矛盾,改善电网企业经营状况,为电网建设筹措资本金,逐步扭转电网发展滞后局面。用电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两型社会建设。</P>
<P>林伯强:要改革,必须放开销售电价,销售电价按市场动了,上网电价才能作相应的变化。我的建议是,能不能设定一个范围,让销售电价在这个范围里浮动,上网电价也可以跟着动了。竞价上网为什么推不开,很简单,因为销售电价不能动,销售电价不能动,那上网电价中,低价电归电网公司,高的谁来负责?</P>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电价改革,电力体制改革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