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固镇供电公司构建农电“同一舞台”
作者:韩辉 2009-05-06
<P>连日来,安徽固镇供电公司农电系统连续掀起“我为科学发展尽责任”系列活动的热潮。广大农电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奋战在电网建设、电费回收、优质服务的最前沿,该公司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农电队伍管理“同一舞台”(同比择优、同学共进、同德一心、同工同酬)得到了农电员工的丰厚回报。</P>
<P>岗位——同比择优</P>
<P>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司分流了一定数量的正式员工在乡镇供电所工作。加上长时间的身份优越感,逐渐形成了下派职工“不行,也行”、农电员工“行,也不行”的心理。</P>
<P>为此,该公司努力打破供电所下派员工和农电员工的身份界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有效创造出一个职务晋升、工资晋升和荣誉获取全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消除农电员工干的再好、贡献再大最终还是不如正式职工“吃香”的自卑心理。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电所下派员工和农电员工同管理、同考核,任务同兼,风险同担的机制,从分配制度入手逐步消除二者之间的“阶级”差别感,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为农电员工展示个人才华搭建平台,真正让他们创业有环境,工作有动力,展示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如开展技能比武、专项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互换等活动,培养农电员工的成就感。通过精心培养,5名优秀农电员工已从基层走向前台,成为敢抓能干的供电所长;33名农电员工成为管理组长,先后有10名优秀农电工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多名优秀青年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农电战线上的先进分子。</P>
<P>队伍——同学共进</P>
<P>据统计,在该公司农电员工中5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不少农电员工思维方式守旧、封闭,缺乏安全意识,工作方法简单,管理上乐于做“差不多”先生,工作中甘于吃“夹生饭”,低素质得农电员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危险点”。</P>
<P>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该公司大力实施“健身强体”战略,有针对性地编制农电员工培训大纲,印发试题库,开展岗位动态培训,要求基层供电所随时随地对农电员工的缺陷技能进行培训。还将年度会考机制向农电员工延伸,考试结果与农电员工技能工资的评定挂钩。考试(核)内容设置为安全规程、技能知识、实际操作三个方面,按照考试的成绩及技能工资各等级的比例,最终确定农电员工技能工资的等级,以此激发员工学业务、学知识的积极性。还在下派员工和农电员工中开展了教育培训“结对帮扶”、“同学共进”活动,由同班组、同工种、同专业的高技能员工对农电员工实施“传、帮、带”;积极开展比武竞赛、技术攻关、QC课题、技艺传授、技能传播等各项活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该公司还专门出台了培训效果激励机制。对参加省、市公司技能比武获奖的,可以上浮其技能工资;对连续两年年度会考不及格的农电员工,予以规范地解除劳动合同;实现了“安规”调考常态化,每月调考次数最少不少于1次。参加考试人员取得前三名的予以一定物质奖励;考试不及格的继续参加下一次的调考,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直至考试合格为止。</P>
<P>发展——同德一心</P>
<P>为了让不同身份的员工与企业一道“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该公司在农电员工中大力开展主人翁责任教育,努力培育农电员工忠诚企业的责任意识。通过“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主人翁风采”等系列教育,让广大农电员工充分认识到:农电员工是在国家农电体制改革大形势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用工性质虽目前与电力职工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大家“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根本服务宗旨都是一致的,是为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走到一起来的。要从思想上真正形成荣辱与共,面对现实,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大局观念。另外,该公司还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电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推行农电公司股份制改革,按照不同岗位和工作年限确定参股数额,鼓励农电员工真正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并且组建了农电工会,建立起互助组织,救困扶贫,用温暖感化人心。</P>
<P>待遇——同工同酬</P>
<P>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该公司经过周密酝酿,将下派至乡镇供电所的正式职工全部划归农电公司统一管理,按照农电公司的相关制度实施考核,执行农电员工的各项工资待遇,工资差额部分由县公司另行补足,但因业绩考核或技能评定原因造成的差额则由个人自负。该公司还针对个体差别,实施多元激励。对于不同的农电员工考虑个体差异,通过具体分析,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比如尊重员工、赞赏员工、外出培训、组织旅游、让农电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发言权等,引导他们向企业需要的方向发展。</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固镇供电公司,科学发展观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