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新沂公司优化人力资源走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郭苏宁  2009-05-22

<P>近年来,由于电力系统压缩新进员工编制,江苏新沂供电公司员工逐渐呈现出老化趋势,截止2008年底,该公司在职全民员工251人,其中45岁以上员工93人,而30岁以下青工仅12人。随着国网公司SG186网络系统工程、电网建设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推进“四化”工作标准,加快“两个转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企业用工规范,原本聘用在主业岗位的社会化用工被清退,在新沂公司财务部、生技部、营销部、物资配送中心等多个部门,出现了人力资源匮乏的无奈局面。</P> <P>“要人,要能干事的人”,曾是近几年新沂供电公司的中层干部向公司领导班子提出最多的需求。06年以来,新沂公司每年新进员工仅1到2人,而该公司员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已不能适应企业推进微机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高要求。怎么办?如此突出的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难题摆在了新沂公司领导班子面前。“解决不好‘人’的问题,谈何科学发展?”该公司总经理苗英杰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打开了新沂公司优化人力资源创新企业管理的探索之路。</P> <P>老骥伏枥 二线干部重上岗</P> <P>原在新沂公司的二线干部,一般都作为各部门的顾问,考虑到身体等各方面原因,不再安排具体工作。而新沂公司领导班子在慎重研究后认为,二线干部都曾是公司各岗位上的精英栋梁,50多岁的他们,大多还精力充沛、经验丰富,还能发挥出很大的“余热”。于是,该公司认真梳理二线干部信息,做好二线干部思想工作,于2007年就陆续安排二线干部重新上岗,并且将公司一些最复杂的工作交给他们,由他们负责解决和调解,使在职员工能从繁杂琐事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搞技术革新、搞电网建设。</P> <P>刘连军、沈士亮就是该公司第一批上岗的二线干部。两人曾担任该公司用管所主任和调度所主任,因工作作风务实,做事果敢,个性鲜明,曾被员工亲切的誉为“哼哈二将”。2007年6月,已退居二线的他们又加入到该公司发展建设部,专门负责清理线路通道工作。两人各分管新沂东、西部。不管春秋冬夏,年近60的他们在线路通道下艰难跋涉,清理一处又一处树木、解决一户又一户赔偿,配给他们的旧吉普车都已退役,换成了新皮卡,而他们仍无怨无悔,顶着满头灰白的头发,执着的在乡间土路上前行。近两年来,两人共清理新建50万KV线路通道89公里,清理22万及以下线路通道400余公里。</P> <P>2007年以来,新沂公司已根据各自特长及工作需要,陆续安排21名二线干部重新上岗,分别承担了电网工程建设、公司编志、工会等较为繁重的工作。这些二线干部在各自的岗位,均能放下架子,伏下身子,同年轻员工同心协力,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为新沂公司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年轻员工树立了模范带头身先士卒的先进榜样。</P> <P>一专多能 复合人才显身手</P> <P>2009年3月,新沂公司任命年仅25岁的杨川为输变电检修工区二次班班长。而他的老班长林琳则当起了他的副手。这是新沂公司为更好地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让新分配的大学生在新岗位上独当一面、快速成才,打破传统的“资历”聘任惯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重要体现。</P> <P>近年来,分配到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这些大学生理论多、实践少,如何对他们引导并快速成材,成为安全生产的主力军?以往,该公司都是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师徒捆绑”式方法进行培训,久而久之,形成了青年员工学习技能慢、掌握技术单一、处理方法死板的不利局面。自08年以来,该公司推出了“众师一徒”的新方法,即根据各专业、工种的特点,充分利用各专业老员工的技术优势,分别为青年员工定制不同的培训计划,每个专业都由新的老师传授技巧,一个月后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考核,合格后与下个专业的老师签订师徒合同。实行这种培养方式后,目前该公司80%以上的青年员工都能在近一年时间内熟练掌握多种“手艺”,新进的13名大学生已全部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其中1人被江苏省电力公司评为技术能手,3人被评为徐州供电公司聘任为技能培训讲师。值得一提的是,还有2位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工,经过多年来在本职岗位上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相继拿到技师资格证书。08年10月,该公司破格将他们由生产一线调入公司发展建设部,当上了电网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 </P> <P>多元培训 人尽其学尽其用</P> <P>“5月18日,对苏州培训归来的线路工区5名员工测验考试;5月20日,对物资配送中心的4名50岁以上的保管员,进行物资管理系统培训;5月21日,对营销员工全员测试营销系统运用情况….”这是笔者在新沂公司看到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朱明明的日记本上 “本周工作计划”。</P> <P>让每位员工都有所学,在岗位上都尽其学。这是新沂公司在挖掘员工个人潜力的首要目标。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每位员工学历、特长、履历等信息,输入人力资源信息库,根据公司各部门的需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该公司还通过“拓展训练”、“人人学电脑”、专业知识培训班、网络视频教学、周四晚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团队协作作战能力。</P> <P>2008年,随着多经企业撤并、整合,主业人员回流安置的矛盾,在江苏省电力系统各企业可以说是棘手的难题。这些主业人员大多在多经单位担任主任、班长等领导职务,且脱离主业时间长,业务技术早已生疏,草率的将他们分回原岗位,角色能否转换好不说,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员工思想情绪。为此,新沂公司领导班子决定:决不搞“一刀切”的安置,保证每位员工都合格上岗、独立顶岗。此时,新沂公司人力资源信息库开始显示“威力”。该公司综合每位员工的特长、年龄等各方面,以及各部门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制定详尽的培训方案。</P> <P>员工张庭柱、张道德,曾是该公司原汽修厂厂长、副厂长,班长级别,年龄都已55岁。对于他们的岗位安置,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人力资源部调阅他们档案信息后,发现他们都是在部队里干过10年以上的老军人,从事过司务员等重要财务岗位。为此,决定将他们分配到急缺人手的物资仓库任保管员。上岗前,该公司对他们进行了中级工培训、电脑基本操作培训、仓储专业知识培训,并疏通个人思想症结,使两位老员工高高兴兴的接受分配,认认真真的干起了保管员。 </P> <P>2008年12月,该公司多经回流48名员工均得到妥善安置,并经培训后合格上岗,此举不仅满足了该公司各部门的“要人”的数字需求,员工素质的综合提升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也让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不禁感叹,加强对“人”的管理,才是保证公司科学健康发展的基础。</P> <P>二线干部重上岗、复合人才显身手、多元培训个个强,是新沂公司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该公司还将继续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按照“四化”标准创新企业管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江苏新沂供电公司,公司管理,科学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