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以人为本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作者:熊玉兰 2009-05-25
<P>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长远发展,协调发展,创建国网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就是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需要。而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P>
<P>人员结构性矛盾等问题</P>
<P>制约企业科学发展</P>
<P>截至2008年12月,我公司共有员工1092人(含银星、五星),其中:助理及以上职称83人;高级工673人,技师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6人,专科学历312人,中专及中技学历302人,高中195人,初中及以下207人。</P>
<P>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高新科技与技术装备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遥控、遥测、遥信、遥调、遥视技术已普遍进入了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变电站也将逐步进入“无人值守”工作方式,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技术密集特点十分突出,管理的复杂性和精确性大大增强。时代进步的要求与历史沉疴所形成的人员素质现状形成了鲜明反差。在思想观念上: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还停留在“要我学”的阶段。在管理体制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机制需要完善,集约化管理程度不高。在培训模式、培训效果上:目前的培训还停留在传统的宣贯模式,培训效果不明显。</P>
<P>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P>
<P>促队伍建设上水平</P>
<P>确实转变观念。要在职工中形成学习就是待遇,培训就是福利的氛围,调动全体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P>
<P>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根据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确定工资收入,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P>
<P>创新培训模式。在基层一线大力开展现场培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即将一些必须掌握或者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实际操作为主,在理论上不做过多的要求,现场培训这种形式针对公司文化程度不高,而注重实际操作的员工效果特别明显。培训中加强互动和实战演练,公司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立(撤)杆、架(撤)线、设备检修、试验等作业技能培训提供条件,为员工实践操作提供一个平台,提高员工动手能力,力求培训取得 “立杆见影”的效果。</P>
<P>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后应定期总结和落实执行,检测培训的效果方式其实只有一条,就是能否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能否为公司增加效益。而获得成效首先就是要将培训的内容落实到工作中,为什么我们的培训过后没有什么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没有落实到执行中,培训成了培训部门的工作,可是常常培训“成功”了,公司还是“没成功”。</P>
<P>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技能培训活动,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提高一线员工准入门槛。</P>
<P>1、加大对电网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培养</P>
<P>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以人才带动电网建设,以电网建设培养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针对电网建设和运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探索和完善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管理办法。</P>
<P>2、抓好高层次、能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P>
<P>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新进大学生的培养,为新员工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让他们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经营岗位上去锻炼。完善师徒指导制度,制定培养目标和措施,安排综合能力较强的员工,对新进大学生进行业务技能的传、帮、带,以此来推动企业人才素质上台阶。</P>
<P>3、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P>
<P>面对电网建设和增供扩销的新形势,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应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为重心。积极鼓励广大一线技能人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悉心钻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把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技术比武、岗位能手的推荐评比相结合,与使用、晋级、待遇相联系。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壮大技师队伍,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P>
<P>4、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职工的个人素质和岗位能力</P>
<P>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职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提升职工的个人素质和岗位能力,这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长期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坚持不懈加大对职工培训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技能人员的岗位现场培训力度。岗位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缺什么、用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使我们的队伍更好地在公司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昌县供电公司,员工队伍建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