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关注“空心村”用电问题

作者:钱超   2009-06-04

<P>2009年6月2日上午,笔者随同老河口供电公司薛集供电所营抄员李永久走进王岗村七组,处理一宗客户故障报修。映入眼帘的是几年前曾经居住6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如今只剩下几间老旧的房屋显得空空荡荡,鲜有人走的道路几乎被雨后疯长的野草遮掩,村中间笔直的低压线路,仅供尚未搬出村庄的5户人家照明用电。</P> <P>刘五斤老人清楚的记得,这是今年来第二次用电故障,昨天晚上起了大风,电灯就不亮了。原来在这里的六户村民已有五户搬到300米外的公路旁,装在刘五斤门前的铁质表箱,上面的窗口分别刻着6位客户的名字,如今默默的仅为刘五斤一家服务。</P> <P>村民搬走后,便将老宅拆掉,低压接户线、进户线、表箱无处固定,甚至连“寄人篱下”的地方都没有。从电杆到刘五斤家130米的照明线路全靠几处木杆支撑,且在树林里穿行。而架设在王岗村七组老营中近0.6千米的低压线路所带的照明用户,月抄见电量不超过50度。</P> <P>目前薛集镇像这样因新农村建设,村民集体搬迁而形成的“空心”村组不下10个,且以沿公路边的村组尤甚。一方面为解决村民新建住宅用电而新增供电台区,延伸低压线路,投资不小;另一方面是“空心村”内尚有星星点点的几户村民,原有的线路设备继续投用,几乎是空载运行,浪费严重。不少接户线、进户线随着房屋的拆迁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目前,薛集供电所有4处供电台区,因村民集体搬迁几乎快成了“专变”。</P> <P>居住在“空心村”里的多为低保户和经济困难的村民,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无力走出村庄。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整合利用,存在抛荒现象。理论上只要有一户不搬走,供电线路、设备还要继续运行。这样各种资源、投资浪费的情况,是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相悖的。</P> <P>新农村建设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如何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彰显集体的智慧,更要体现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让“空心村”的用电问题迎刃而解。</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空心村,电力浪费,线路建设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