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专业施工队快速为农民解决用电难题
7月28日16时,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导致该镇5条10千伏线路故障停电,1.9万余户失电。灾情发生后,庐江县供电公司迅速调集农网专业施工队抢修,在天黑前恢复了供电。
当晚用电恢复后,乐桥镇陡岗村村民李泰兴开启空调,兴奋地对农网专业施工队队员说:“说啥也不敢相信现在的电力故障抢修会这么快,以往像这样的情况,肯定要等明天了!”
打破“大杂烩”局面,建立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
多年来,农网小型施工项目大多由农电工分片承担。遇到大型施工时,则由单个供电所临时组织施工。如果单个供电所施工力量不足,唯一的办法只有到社会上请临时施工“游击队”来帮忙,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风险。
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导致了“大杂烩”局面的形成。农电员工既要忙生产,又要搞服务,还得进行抢修,工作多、杂、乱,管理松、散、难。供电所所长反映人手不足,主营业务跟不上,电费回收有困难;施工人员抱怨施工时间紧、进度难保证,安全风险大;老百姓则反映供电所抢修力量不足,停电时间偏长。另外,一些业务技能强、工作量大的农电员工个人业绩不能差别体现,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农网完善工程的开展,大型施工作业越来越多,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发的矛盾和风险越来越突出。
2008年9月,巢湖供电公司开始谋划建设一支农网专业施工队,将供电所部分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挑选出来,承接农配网工程建设和10千伏线路的巡视、维护工作。
2008年12月5日,首支农网专业施工队成立。巢湖供电公司在16家城郊营业部抽调了34名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农电员工,组成了这支队伍。随后,含山、无为等4家县级供电企业也建起了专业施工队,分别承接巢西、巢南、巢北和城郊的配电工程建设和维护工作。
相比过去那种“分而建之”的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农网专业施工队的建立,使农网建设和维护有了快速反应部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和抢修任务。
集中优势兵力建设农网,力争“建一片成一片”
“专业化施工队实现了农网建设和专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巢湖供电公司总经理陶轶华说,现在交通、通信都方便了,这使得集中优势兵力办大事成为可能。
针对以往施工中容易产生的安全漏洞、管理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巢湖供电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由于专业施工队人员固定、分工明确、作业单一、执行力强,农电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极大增强,农网标准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各县供电公司还统一了设备选型及配置原则、安装工艺等技术标准,把好农网建设质量关,集中资金,争取“建一片成一片”,彻底解决农配网可靠性偏低、事故较多、低电压等问题。
为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网专业施工队实施差别化工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出个人技能水平和工作量。施工队采取“集中住宿、集中授课、集中训练、集中行动”的准军事化管理,锻炼出队员良好的作风、素质和技能。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施工的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庐江县供电公司负责人倪明说,专业施工队建立后,通过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培训和违章考核,施工队队员逐渐养成了办票开工、收工签票、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的安全作业好风气。在今年所有农网工程建设中,该公司没有发生一例违章行为。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农网专业施工队的施工效率、安装工艺较一家供电所作业时有了极大提升。在成立后短短半年时间内,巢湖市郊农网专业施工队就完成了35个客户工程、24个台区高低压改造、3次城郊配网大型抢修的施工任务,完成了烔炀变、黄麓变10千伏出线、银屏变等大修维护工程6项,效率是过去供电所“单打独斗”时的数倍,且工艺规范、标准统一,全部工程均一次性通过验收。
到7月底,巢湖城郊电网故障率明显下降,电费回收率达到99.78%,线损率同比下降了3.08个百分点,实现了零投诉。
与此同时,农电员工的业务技能得到很大提高。由于实施了差别化管理,能人带动效应被放大,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农电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下一步,巢湖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理顺运作流程,加大农网专业施工队的推广力度。同时,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网完善工程为契机,抓管理,练队伍,将农网专业施工队打造成一支能啃“硬骨头”的特种部队。
标签:农网专业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