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常态工作。去年年底,我们已完成阶段性目标。在开展标准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在各个环节坚持严格标准。”北京市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企业管理处负责人赵进科说。
始终严格建设标准
“我们将农电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生产技术部与农电工作部一起开展此项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赵进科说。
在2008年5月启动农电标准化建设时,北京公司便将其纳入整个标准体系建设之中,在房山、大兴、怀柔等10个远郊区(县)同时开展标准体系建设。
北京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起北京公司本部、基层单位和供电所三级标准信息共享平台,北京公司本部标准体系目录清单和制度全文以及基层单位相关信息均可在系统中查阅。各基层单位可以通过该平台借鉴好的做法,并交流经验。
在标准体系建设中,北京公司所属各供电公司始终依照严格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其中,在农网节能降损方面,北京公司的农网供电可靠率已从2007年的99.7950%升至2008年的99.8546%。2009年上半年,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58%。
践行标准容貌一新
农电标准化建设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效率更高。
通州供电公司西集供电所将农电信息化系统与现场作业标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有一次,由于雷击以及客户过负荷用电,西集镇某村一客户的计量装置被烧坏,需要进行更换。供电员工在GIS系统中确定了事故点后,在MIS系统里填写抢修事件、出抢修单,到计量库领取计量器具、填写领用单。5分钟后,抢修服务车到达事故现场。3名供电员工分工明确:一名员工背着工具包,包里各种工器具一应俱全。他取出绝缘垫、绝缘凳,站在绝缘凳上开展计量装置更换作业。另外两名员工一人负责监护,填写三表一单;一人负责采集所更换计量器具的信息。在半小时内,供电员工们便恢复了供电。
抢修的迅速开展得益于通州供电公司此前组织的“摸清家底”行动,他们将每一台变压器、每一个绝缘子甚至每一寸导线的型号、类型、长度等基础资料都核实清楚,并把资料录入GIS系统。如有抢修、施工,员工们就先查阅设备相关资料,缩短了抢修时间。
目前,西集供电所供区内92%的10千伏线路已实现了绝缘化。同时,该供电所今年上半年的线损率降至5.17%。
突破标准再创新
农电标准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输电线路“两清理”工作。因处理树线矛盾有高招,平谷供电公司金海湖供电所被列为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
去年,金海湖供电所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把线下树障的录像证据摆到具有树木产权的公路局、林业局、交通局以及个人面前,并送去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件,要求他们配合消除线下隐患。此举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积极配合该所开展树线矛盾治理工作。随后,金海湖供电所与相关部门和个人签订了消除线下隐患长久性协议,彻底解决了树线矛盾。
对于事故防范与处理,金海湖供电所也有创新。他们制定了事故防范三级预警机制(蓝色、橙色、红色预警分别代表一般天气、较恶劣天气、恶劣天气)和事故处理三级预案(蓝色、橙色、红色预案分别代表一般报修、较大报修、重特大事故处理及重大政治保电任务)。供电所每天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并发布不同级别的预警,启动相应预案。
“根据预案,遇到恶劣天气时,我们会增加人员,做好物资储备,并在事故发生后的5分钟内将抢修命令下达给每一名员工,全部人员在半小时内集合完毕。根据事故点的远近,抢修人员在10~40分钟到达现场。”金海湖供电所所长贾希阁说。有了事故防范三级预警和事故处理三级预案,金海湖供电所在处理电力事故时效率更高。
“我们的农电标准化建设,就是要促进首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电网运行更安全,事故抢修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管理更加规范。”北京公司农电工作部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负责人张建国说。
标签:北京公司,农电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