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的土地上满是裂纹,一捧下去,暗褐色的沙土地顺着指缝流淌在地,一旁的抽水机始终在“突突”不停,汩汩的清水由着千米外的水井传递到这里,浇灌进干涸的大地,暗褐色的沙土逐渐湿润起来。
“这几天日夜不停的抽水,这几垧地算是‘抢救’回来了,如果早点和农电沟通,那几垧地也不至于浪费。”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青山村三社的农民张利一脸复杂的神色。这是发生在农安县旱情最严重的西北部的一幕,连续半个多月的干旱,让这里的农民仰天长叹;而农安农电公司及时启动抗旱预案,更换变压器,提高抗旱能力,又让这些农民兄弟重拾了丰收的希望。
靠天吃饭不如靠电吃饭
“只要不下雨,这里是三天成小旱,五天成大旱。”张利苦笑着告诉记者。而这一句“三天成小旱,五天成大旱”也道出了当地农民的心酸。
农安县,以全国产量大县为人所知,更以古老的“黄龙府”名垂青史。但外地人有所不知,这里是吉林有名的“八百里旱海”边缘,从这里往北,就是沙化、盐碱化严重的松原、白城地区。
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这里的农民常年靠天吃饭,本次旱情最为严重的农安西北地区,土地土质以沙土为主,储水能力极差,所以只要长期不下雨,必定是干旱。因为历史原因,这里的经济欠发达,农网改造相对滞后,线路老化严重,遇到用电高峰超负荷严重。
而在农安的田间地头,几乎每隔几里就会有一座灰色的小屋,当地人笑着说:“那是土地庙。”于是,遇到旱涝,遇到啥难事,农民们花钱去供奉土地,以求老天保佑。
但旱情面前,动容的不是老天爷,而是农安县农电有限公司的领导与员工。
“农电人就要急农民之所急。”农安农电人说到做到,他们本着“超前准备,提早到位,分兵把口,全程服务”的原则,提前做好抗旱保电准备。在下发《抗旱保供电的方案》及《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抗旱保供电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分权处理,分管村屯保供电问题。同时,成立了28个“保供电服务小分队”,落实任务,全天候为抗旱保供电服务。
一定要消灭这只“秋老虎”
根据吉林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8月17日10时,吉林省当前受旱面积4267万亩,其中重旱1972万亩,干枯251万亩。目前吉林省旱情仍在发展,全省已连续28天无有效降雨,比常年同期少76%,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一位。据气象部门预测,而近期吉林省仍将维持高温少雨天气。而17日上午9时,吉林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农业干旱III响应升级为Ⅱ响应,以有效地开展抗旱工作。
秋老虎肆虐,吉林省告急,农安县告急。走近农安县旱情最严重的巴吉垒、伏龙泉、永安等地,满目都是枯黄到半截的庄稼,农民们忍痛将这些还没有成型的庄稼砍倒装车。
“绝不允许旱情如此肆虐,一定要消灭这只‘秋老虎’!”这是农安农电公司领导掷地有声的话语。
“打虎”也要“好兵器”,为了更好的消灭这只猖狂的“秋老虎”,农安农电公司压缩开支,在公司内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购置配电变压器70台,各种型号钢芯铝导线2吨,高低压金具材料100套,电力电缆1500米,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和满足突发事件的抢修。
2009年8月12日,农安县伏龙泉镇由于抗旱负荷严重,原有主变容量严重不足,经公司领导与上级公司请示,采取投入备用主变方法解决问题。经过精心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为了不影响农民白天抽水浇地,该公司开展零点作业,在8月12日21点到8月13日零点24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一次送电成功,为下一步抗旱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我的农民兄弟
“我已经三天没回家了,但只要能为农民兄弟保住粮食,也就值了。”农安农电公司生产部送电专责张强对记者说,这个黑瘦的年轻人已经在基层各乡镇田间地头连续奋战了七十二个小时,而按照农安农电公司抗旱保供电的实际情况,他还要继续奋战下去。
旱情袭来,农安农电公司把抗旱保供电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领导班子和生产部全员,下乡参加抗旱。该公司主抓生产工作的吴晓光副经理,更是吃住在了第一线。在此期间,由于吃住不按时,这个有着慢性胃病的中年汉子,每天强忍着胃部的疼痛,奔走指挥在抗旱最前沿。
“既然入了农电的行,就要做出农电人的样,我也是农民出身,即便只为了这些兄弟,也一定要抗旱到底。”吴晓光带着“生产人”特有的豪爽这样说、这样做。
为了抗旱保供电,往日人影匆匆、忙碌不堪的农电大楼变得人影稀疏,除了必要的值班、接待、维修人员,所有人都为抗旱行动起来。
一辆辆黄底红字的抗旱车奔走在农安县的田间地头,一面面组织抗旱的红旗招展在农民的眼前,一股股清澈的井水流淌在农民的心底。
标签: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