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10千伏农网改造中引入高压送电线路的标准,大量采用铁塔、钢管塔来代替水泥杆,这在临安还是首次。”3月28日,浙江杭州临安市供电局营销部配网工程管理专员龙亮指着正在施工的一座铁塔介绍。
这条大量引入铁塔、钢管塔的10千伏线路是鱼跳471线,这条线路是大峡谷地区主要的供电线路,也是昌北地区唯一的10千伏后备电源。线路供区范围内有用户2095户,专变用户35户,涉及居民3000多人。
老鱼跳线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线路以10米杆为主,主要沿原18省道沿线架设,主线路长度28公里。过去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故障高发。每逢大风大雨或是冰冻大雪,鱼跳线故障频发。据统计,2009年全年故障发生16起,平均下来每年停电时间高达近20小时。
2011年开始,临安市供电局结合18省道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对该线路进行了高标准改造。针对该线路穿越高山峡谷地带,地理条件非常恶劣的现状,大量采用送电线路的设计标准。随着一座座铁塔、钢管塔在山谷间崛起,高输送能力的双回线路在山谷间穿梭,至少满足了该区域20年以上的用电需求。
通过此次改造,大峡谷地区原供电线路由裸导线变成了防护能力更好的绝缘线,电杆从轻型10米水泥杆更换为承载能力更强的15米高等级水泥杆乃至大铁塔、钢管塔,极大地提高了线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预计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20小时下降到6小时以内。而线路主线从单回导线更换为双回导线,同时加粗线径,电能输送能力提高到原来的四倍,末端电压稳定性提高,电压降下降60%,这使得这条线路上的用户能够用上更稳定、更优质的电。
据了解,目前临安两昌地区,特别是偏远高山地区还存在少数像老鱼跳471线这样的线路,临安市供电局每年投入近千万资金用于改造这类线路,逐步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质量,为“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增添一抹亮色。
标签:临安市供电局,农网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