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穿行在春意盎然的大别山区,记者感受到脚下红土地的跃动脉搏和供电服务助力老区经济腾飞带来的勃勃生机。
“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红火”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群山环抱,茶园叠翠,蓝天白云、绿树亭榭倒影水中,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全村263户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茶叶产业和绿色生态旅游。村党支部书记金晓宇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有560亩茶园,村民还办了28家“农家乐”,每日可接待游客2000多人。
在路边的一处茶园,村民郝桂芹摘下一片片嫩芽放入胸前的茶篓,攀谈中我们得知,她家承包了二三亩茶园,靠茶叶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然而,守着好山好水,农网改造前,乌云山村人的日子过得却并不舒心。金晓宇说,前些年,村民家里的日光灯总是一闪一闪的,空调也无法正常启动。夏季来“农家乐”吃饭的游客,热得只能自己摇扇子,实在受不了的就跺跺脚走人。
供电可靠性差也拖累了茶叶生产。2009年夏季,因为用电负荷超载引起停电,茶厂正在加工杀青的200斤新茶全被烤焦,损失达1.5万元。
2010年11月,英山县供电公司改为国家电网直供直管后,湖北省电力公司加大了对英山电网的投入。红山供电所所长王和平说,英山县供电公司今年投入电网改造的资金将达1.9亿元,相当于直供直管前资产的总和。
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供电所的标准化建设,大大提升了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
去年5月,英山县供电公司在乌云山村投入48万元,新增10千伏线路1公里,400千伏线路4公里,架设40多基电杆,增加了一个配变台区,改善了村里的用电条件。
家里也开了农家乐的茶叶合作社董事长陈念文说,以前,家里只有2台空调,要很久才能启动。现在,供电有保障了,家里4台空调、4个冰柜都用得自在,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红火。
“要不是你们及时相助,我所有的投资都要打水漂!”
车行在浠水县的村间公路上,一幢幢蓝顶白墙的房舍不时映入眼帘。浠水县供电公司竹瓦供电所所长姜春勋介绍,那就是养鸡场。
浠水县目前为全国第二养鸡大县,全县约有近3000个养鸡专业户,蛋鸡存笼达2200万只,鸡蛋远销深圳、香港。
经过简单的消毒,我们进入竹瓦镇跃进鸡场的封闭式保温鸡舍。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分布着四条长长的鸡笼。笼内,12000只蛋鸡鸡头攒动,咯咯的叫声此起彼伏。
天花板上,100多盏照明灯闪着柔和的光。井水被水泵抽上来,流进长长的水管,鸡只要伸头用嘴轻触自动饮水器,就能方便地喝到水。在鸡舍的后墙,7台2000千瓦的大功率排风扇醒目地嵌在墙上,2台风扇正呼呼直转。鸡笼下方的凹槽很干净,鸡粪每天早上都会被刮粪机清理干净。
鸡舍大门边的外墙上,智能微电脑温控箱屏幕上显示着数字“22”。鸡场主人孔新建说,到了夏天,为了把鸡舍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7台排风扇全部都得开动起来。
去年9月,孔新建投资108万元兴建跃进鸡场。在向竹瓦供电所报装用电的第二天,供电所就上门勘测,组织人员立电杆,架线路;第三天,三相四线表正式安装到位。
孔新建说,鸡场的通风、光照、抽水、清理鸡粪……一刻也离不了电。在竹瓦供电所的建议下,孔新建不仅自备了发电机,还安装了停电自动报警器。但是因为供电所提供的服务周到贴心,这些设备至今还没派上用场。
不仅是孔新建的养鸡场,在浠水,所有的养鸡专业户都是供电所的重点服务对象。对养鸡达3000只以上的专业户,供电所开通了报装“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养殖业优惠电价,还上门指导他们科学用电、安全用电。2011年,浠水县养鸡报装容量达25000千瓦,全县养鸡场用电量达570万千瓦时。
养鸡专业户周友良也是这种贴心服务的受益者。今年元旦期间,汪岗镇陈庙河村四组村民周友良家购进了3500只鸡苗,然而还没过半个月,他发现部分幼雏蔫头耷脑,还不时咳嗽。经技术人员诊断,是由于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鸡苗患上了呼吸道感染。
原来,当初在建鸡舍时,周友良为了省钱,没有去供电所报装三相表用电,而是将自家的单相用电接到了鸡舍的通风系统上,但单相表根本带不动排风机的负荷。
1月16日上午,焦急的周友良拨通了竹瓦供电所的服务电话,提出尽快报装三相表的要求。
供电所人员经过现场勘察,发现该台区的变压器能够负载养鸡场所需用电,且该用户的三相接线不涉及电杆架设,可以尽快施工送电。
供电所人员冒着冬雨施工三个小时,当天下午5时15分,鸡舍的灯亮了,排风系统正常运转了。周友良紧紧地握住了姜所长的手:“要不是你们及时相助,我所有的投资都要打水漂了!”
“现在这个年代,还有这么能吃苦的队伍?”
从黄梅小池收费站驶下福银高速公路,转上105国道,几分钟车程,就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湖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
2011年1月11日,物流产业园正式奠基开工。负责项目开发的湖北照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懋记得很清楚,那天天寒地冻,为了保证不间断供电,黄梅供电公司专门派了一台发电车驻守现场。奠基仪式很成功,朱懋和项目部的同事很感动。
时隔一年多,我们在现场看到,占地面积277亩的家具A馆和与产业园配套的商住楼主体已经建成。今年10月,物流园家具A馆将正式开业运营。
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3420亩,园区集市场交易、商品展示、产品定制、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等功能于一体,首期开发800亩,相当于75个足球场,分为家具、陶瓷、农副产品、三车配件、冷冻食品五大专业市场。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容纳4万商户进驻,带动就业24万人,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商贸流通基地。
这个总投资达59.7亿元的项目,是黄梅县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这一大手笔出自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公司,公司董事长是黄梅人杨国桥。
小池镇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其商贸旅游“金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投资发展环境,受到了杨国桥的青睐。
眼前的施工现场,地面平整。而去年8月时,这里都是黄沙烂泥路。
“暴雨下了整整一天,一脚踩下去,半截小腿就陷在泥里。车辆到不了施工现场,金具和导线,都靠手拿肩扛, 一趟趟运到七八百米外的工地上……”
谈起去年8月3日的线路平移工程,黄梅供电公司配网中心主任章文超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10千伏港西线物流园支线离家俱A馆的脚手架距离不到3米,被县安监局责令整改。8基电杆、2台配变台区需要向外平移8米,而且,全部要在一天内完工。因为,产业园的施工进度耽搁不起。
新线路提前在规定位置架设好,停电施工安排在天气恶劣时进行……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缩短时间,把对产业园施工的影响减到最小。
8月3日凌晨4点半,章文超就开始集结队伍,5点准时开工。小池供电所的15名精兵强将,冒着暴雨搬运金具、移动电杆、上杆紧线,一个个被雨浇得睁不开眼,淋得全身透湿,而手里的活儿一点也没停下。当天下午6点半,线路平移施工全部完成。
当天,物流园的基建施工队伍因雨停工。项目部经理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张大了嘴:“现在这个年代,还有这么能吃苦的队伍啊?”
在小池,1300户居民因为物流园的兴建而搬离了家园。今年春节前夕,300多户移民将从简易板房搬入政府新建的3个安置点。当小池供电所接到为移民安置点通电的任务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
6天!只有6天时间!为了让移民在年前进驻温暖的新家,所长陈实学几乎发动了全所员工。安装变压器3台,电杆12基,重新架设380伏线路,再把用户的电表一户一户改迁到安置点……28名员工起早贪黑,克服连日阴雨施工的困难,终于赶在腊月二十八日前,点亮了移民安置点。
朱懋称,物流园项目自开工兴建以来,供电正常,工程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
标签:大别山,湖北电力,英山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