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4月11日,笔者下乡采访时,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煞是喜人,湿润的田地和麦苗上尚未消失的水珠,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看着现在小麦这长势,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小铺乡村民李凤玉高兴的对笔者说道。
机井通到田地头 小麦喝水不发愁
“现在浇地很方便,水井就在我家地头上,接上水带,这边刷卡,那边出水,还总有穿着红马甲的人帮助我们施肥、浇地,别看家里只剩下我们老两口,可这浇地是一点都不耽误。去年虽然是大旱,却没影响我们粮食大丰收。”家住小铺乡常庄的村民常贡海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捯饬着几亩薄地,当笔者问起常大爷去年的收成时,常大爷高兴的合不拢嘴。
自1989年以来,河南省滑县连续多年跨入全国产粮百强县行列,被授予“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称号,是中国优质棉花、冬小麦生产基地县,河南省玉米生产重点县和出口大豆生产基地县。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水利灌溉来保证。近年来,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紧抓机遇,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和“户户通电”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用电条件,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但由于农村电网设施基础薄弱、农网改造资金有限,农排设施成为农网建设中的一个“盲点”。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战略的具体实践,河南省电力公司站在支农、惠农的高度,于2008年3月全面启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为把该项工程做成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赞誉的德政工程,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农业排灌电网现状、机井及无电井数量、农业排灌生产用电的管理、投资规模等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逐一排队、筛选,本着“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建设思路,全面实施工程建设。无论是工程指导、物资招标、施工安排,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截止到 2012年2月,滑县完成了一、二期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建设,新增农业机井通电台区 458个,解决了6424眼机井用电问题,有效灌溉面积达28.26万亩;滑县电业管理公司自筹资金改造原有农业台区 146个,灌溉面积8.1万亩。崭新的变压器房矗立在全县 22个乡镇的田间地头,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外观标志,在万亩麦田的映衬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供电服务深入民心
“叮铃铃,叮铃铃……”4月8日,一声高过一声的电话声打破了值班室里的沉静。早上七点钟不到,一阵阵急促的电话声把小铺供电所值班人员周向东从梦中吵醒。“你们这卡怎么刷不出水呀?你快来给俺看看啊,这眼看着别人家的地都浇完了,俺家的卡是怎么刷都不出水,可急死俺了!”
“您别急,给我说下你家的地在哪,我马上过去。”这边电话一挂,周向东立马穿上外套,脸都顾不上洗,骑上摩托车就向地里驶去。到了地里,小铺乡小铺村村妇李美花看着怎么都不出水的井正在发愁呢。经检查才知道,李美花把卡刷别人家的电表了,怪不得水井不出水。周向东向她细细讲解了农田机井通电卡的使用方法,还帮助他们把地给浇了。
“太感谢你们了。本来家里浇地施肥都是俺那口子的事,可是今年他工地里就是不让他请假,儿子也是第一次干这浇地的活,啥也不懂。我看着别人家的地都浇完了,这边怎么刷都不出水,可急死我了。还好有你呀,不光教会我怎么用电卡,还帮着我浇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看着喝足了水绿油油的麦苗,、李美花拉着自己的儿子不停地向周向东道谢。
滑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较大,而现如今农民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都加入了进城打工的行列,家里一般都只剩下年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为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组建 30支党员青年突击队,于春灌开始前对全县15座变电站设备进行消缺,利用负荷低谷对 100余条农业线路、 2000余台农业变压器进行全面的登杆检查和消缺;同时,组织 29支“小红帽”志愿服务小分队奔赴 22个乡镇,走进企业、校园,发放安全用电传单 5万余份,走到田间地头,检修用电设备,帮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解决当务之急;29支摩托车青年服务队坚持 24小时值班,身穿红马夹、头戴安全帽,骑着插小红旗的摩托在麦田间巡视,一个电话,随叫随到,随时帮助农民解决春灌用电难题,对重点部位实行特巡、夜巡;根据中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滑县电业管理公还成立了“红马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下设7个服务小分队和全县23个服务网点,队员已达150名,包含6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支活跃在豫北粮仓的150名同志身穿“红马甲”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竭尽全力为客户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品牌形象,正逐渐成为滑县电业管理公司优质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
降低浇地成本 帮助农民降本增收
白道口镇陈营村村民张明杰说:“用柴油机浇地是费力、费时又费钱的事儿。就拿俺家来说吧,从走出家门到把水泵安装好,至少要 3个多小时才能开始浇地,浇一亩地按 3个多小时计算,得用9升柴油,俺家9亩多地全部浇完得用30个小时,花费300多元。如果用电抽水,大概只用100元左右就解决问题了,而且用不到一天就能浇完,差别太大了。”
滑县电业管理公司采用了“一井一线、一线一表、一表多卡”的农业排灌新模式,配电台区按照“多布点、短半径”原则,选址应在井田分布中心点,同时兼顾抄表、维护方便的原则,建设变压器专用配电房,同时安装变压器防盗装置,在机井口设置地埋线出线小井房,采用地埋线的方式增加防盗能力,在配电房外墙内设置预付费卡表集装控制箱,采用预付费电度表方式将原来的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方便群众用上明白电,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铺乡小铺村村支书黄广斌给笔者算了这么一笔账:“过去用柴油浇地,要用9升柴油,就是40块钱,现在用电浇地,一亩地几块钱就可以了,而且用柴油浇地还麻烦,各家在外的人还要请假回来。就拿我家来说吧,过去只要到了浇地的时候,我那俩儿子就得请假回来,这地一浇至少要一个星期,一天将近两百块钱的工钱就没了,这样一算,这浇地的成本可太大了。现在浇地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干了,你说说用电浇地给我们家省了多少钱?”
2012年,滑县农田机井通电三期工程共投资1600万元,将建成138个台区,2017眼机井通电,收益农田达8万多亩,预计今年五月底全部竣工。初步估算,仅第三期工程的实施,每天就可为当地农民节约灌溉资金1000多万元。
标签:机井通电,春灌保电,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