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阳春时节,正是北方春灌保墒的大好时机。对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园的农民来说,万亩农田能否得到及时灌溉,关系着全年收成。春灌用电成为了农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
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走在前往示范园的路上,只见机井里清亮的水源源不断流向麦田,村民们正忙着给小麦浇水。在村口的桥头上,笔者遇见了正要去田里查看春灌情况的荆山前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滨,随即便攀谈了起来。
据刘海滨介绍,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是由国家农业部投资建设的集农业排灌和标准化种植于一体的农业示范项目,一期建设3万亩标准农田。用柴油机引水曾是石桥子镇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在降水少的旱年,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灌溉一度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
为解决排灌用电难的问题,诸城市供电公司主动介入项目筹建工作,多次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会同地方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实地调查了解负荷需求、分布情况、灌溉变压器季节性以及远离村庄等情况,并走访了相关村干部和部分农民,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配电室选址、线路走向及相关材料计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和论证,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周密的供电方案。
共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新建配电室17座,架设线路46千米,配变全部采用S11型节能环保变压器,架设线路杆塔163基,负载136台5.5千瓦潜水泵电机用电,将排灌用电电源直接接到排灌地点附近,只要拿IC卡在机井房里的计量表上刷一下,每个喷灌机一天可以灌溉300亩农田,灌溉的速度和均匀度大大超过传统喷灌。3万亩农田从此告别“老天”束缚,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旱涝保收。
言谈之间,刘海滨说:“供电公司可真是给老百姓造福了,干这个工程的时候,我也是天天靠在工地上,印象特别深刻。施工期间正好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诸城市供电公司组织了60多名员工参与工程建设,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多个小时,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没有一个到居民家中休息的,吃饭就是蹲在地头上吃包子,为的就是让群众早点用上电灌水。
春灌保电服务到家
春灌期间,石桥子镇活跃着一支国家电网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
在娄子村村西的农田里,石桥子供电所所长刘忠欣带着几名服务队员,正在检查配电室变压器油面、空气开关合跳等情况。“变压器油少了容易烧坏变压器,多了容易溢出来。最近,我们一直忙着检查线路、变压器,试试机井能否抽上水。”
正说着,一位五十多岁、头发灰白的农民走到地头一个高约1米、像个柜子的装置前,拿出一张卡片在前面一放,“滴”的一声,旁边的机井里传来水泵声,很快,出水了。这位农民叫孙益宝,他是来灌溉自家农田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春灌了,我们30多户用这一口井,每家每户都有出水口,一刷卡就能出水,用了多少电、花了多少钱明明白白,又省事、又清楚。”孙益宝高兴地说。
为规范电力设施管理,石桥子供电所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排灌电力设施管理人均签订了《农业排灌电力资产使用管理协议》,明确了村委会、排灌电力设施管理人和供电所三方的责任。村委会负责看护,防止农灌电力设施被盗和人为破坏;管理人负责日常服务;供电所负责维修,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实行售卡网点制,以供电所为单位,开设售卡窗口。在农灌高峰期,供电员工一边到田间巡视设备,一边为特殊用户送卡上门。
农灌机井“刷卡”是新生事物,磁卡表的推行,群众得会用,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诸城市供电公司利用客户购电和送卡上门的有利机会,向农民详细讲解磁卡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让客户会使用、会操作。此外,该公司把农灌磁卡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贴在了机井控制室内,方便了群众使用和操作。
在报修服务上,诸城市供电公司把农业排灌配变台区所带农灌机井的线路走径图等信息贴在了配电室的墙上,一旦发生故障,供电所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修复,缩短抢修时间。机井控制室的外墙上书写了机井管理人的姓名、电话和95598服务电话,群众报修和咨询也非常方便。
发家致富好梦成真
石桥子镇镇长邱世峰深有感触地说:“当初筹划农业示范园的时候,担心村郊野外的,怎么装电,若成本太大也装不起电,没有想到供电公司主动找到我们,设计施工方案,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啊!而且在用电过程中,不管哪里出现故障,都会及时进行抢修,我可以毫不含糊的说,农业丰产丰收,供电部门当记头功!”
如今,石桥子镇紧紧抓住农田机井通电的大好机遇,集中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做到每一个农村社区都有产业支撑,每户都有致富项目。西乔戈庄村支部书记张志坚说,该村现有居民800余人,主要种植小麦、黄烟等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亩左右。用柴油机抽水浇地,一亩地得四十块钱;用电抽水,不光方便还省钱,一亩地有二十块钱就够了。
按照春灌期间要浇三次水来算,每年可为群众节约12万元。再加上过去灌溉跟不上,亩产只能达到700斤左右,现在浇水方便及时了,农作物亩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每亩还可以再增加收入350元。农业示范园共有耕地3万亩,照此算来,一年可节约资金180万元,增收2000余万元。张志坚的一席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了,一旦电压不稳,农田不能灌溉;更别说发展农副产业了,没有可靠电力保障,就没法生产,更谈不上致富了。
我们走村串户发现,村民家里都用上了各类家用电器,空调、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电器一应俱全。在石桥子镇仁和家电连锁店,一名顾客刚订购了一台液晶电视机,他说:“现在,农民都富裕了,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农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老百姓家实现了电气化,我这家电卖得格外火!”店老板笑着说。
“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最重要的保障。”邱世峰指着一望无垠的绿色麦田,深有感触地说。放眼望去,广袤土地上的银线,串起了丰收的希望;麦田边机井喷涌的清泉,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标签:机井通电,诸城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