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情动山瑶——文山电力实施山瑶群众系列帮扶工程掠影

作者:段志丹    2012-05-14

[本网讯]5月初的富宁县城,虽迎来了几场雨,但仍闷得出奇,坐在屋子里都会大汗淋淋,更不用说到居住环境异常艰苦的山瑶群众聚居区。9日一大早,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蔡锦荣一行前往山瑶群众居住的村寨。一天时间里,文山电力一行将对公司开展的山瑶群众系列帮扶工作进行调研,并对今后开展更进一步的帮扶工作寻找突破口。

86户山瑶群众将点亮“夜明珠”

富宁县剥隘镇者宁行政村那岗村属富宁县规划实施的3个山瑶群众搬迁安置点之一,位于剥隘镇者桑乡交界处,由富宁洞波乡、者桑乡、归朝镇3个乡镇4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的86户山瑶群众搬迁汇聚而成。

那岗村紧靠高速公路,四面环山,山上,矮的草、高的树,远远望去,层层绿色跃入眼帘。村里,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红色的墙,褐色的瓦。2010年8月,那岗村启动建设,先后投入上海帮扶资金5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0多万元。目前,村里已建成86套一楼一底的房子,通往各家各户的水、电、路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山瑶群众从5月底开始陆续住进来。为保证山瑶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房屋的建设考虑了山瑶群众的生活习惯,每家每户建两个厩舍、1口沼气池、1个卫生间,并保证每人1亩地两亩林。

9日下午,记者跟随蔡锦荣一行来到那岗村。刚下车,便有阵阵热浪袭来。37度的高温下,文山电力的工人顶着烈日打孔、架线,紧张有序地实施通电工程。

那岗村通电工程是富宁县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投资计划结余资金安排的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0余万元,组立电杆46棵,接线到各家各户户表。施工工艺标准按照农网改造V3.0进行施工, 4月11日,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廖泽龙到那岗村调研后,提出要把那岗村建成全省无电村建设新技术、新材料使用的示范点之一。之后,文山电力重新设计更换材料,取消低压部分的电杆组立,全部采用低压集束导线沿墙敷设,接入每家每户。使用新材料,不仅节省投资,而且整个村子的用电环境美观、安全,用电可靠性提高。而那岗村也开创了我州首次使用低压集束导线的先河。

尽管周围热浪翻滚,一行人没有一个先行回到车上。蔡锦荣走进屋子里,仔细查看施工情况,嘱咐工人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据蔡锦荣介绍,无电村建设只是接线到户表,后来公司考虑到山瑶群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终决定室内工程一并完成。为此,那岗村的通电工程增加投资37万元,每家每户多投入4300元,多余出来的这部分投资由文山电力埋单。通电工程将于5月20日完工,到时,86户山瑶群众将点亮“夜明珠”。

像那岗村这样的无电村建设,2012年富宁县正在实施的有29个项目,覆盖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全部是山瑶聚居村寨。工程预算总投资568万元。项目实施后,富宁县将消除无电村。

500口南网爱心水窖拉开建设序幕

9日上午10点,归朝镇龙门行政村岩腊村小组的就地搬迁安置点,一阵热烈的鞭炮声响起,由南网公司投入200万元扶持建设的500口南网爱心水窖在这里正式启动。一边是正在开挖地基建新房,一边是炸石挖坑建水窖,6户即将搬迁至此的山瑶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富宁县共有山瑶群众1828户8429人。山瑶群众主要居住在边远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区,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受落后传统观念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饱受饮水难、出行难、住房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难题困扰。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廖泽龙在调研期间,得知山瑶群众的饮水难情况后,明确由南网公司出资200万元,扶持山瑶群众建设500小水窖。之后,文山电力积极与县水务部门联系,迅速编制完成项目规划方案。该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富宁县归朝镇和洞波乡2个乡镇7个行政村26个村小组305户2060人、927头大牲畜。工程建设总投资为512万元,其中南方电网扶持200万元,地方整合资金及群众投工投劳312万元。工程预计7月底可全部完工,2000余名山瑶群众的饮水难题将得到缓解。

岩腊村共有12户山瑶群众,却不像常人想像的12户人家集中住在一起。12家人分两个点,散居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使在一个点,户与户之间也只是能相互看见,要从这家走到那家,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在人群里参加开工仪式的梁忠德看上去40多岁,话不多,如果与他交流的语速放慢,他能听懂80%左右的汉话。梁忠德的家在安置点左上方的坡上,距离安置点的垂直距离为5米左右,水平距离15米左右。站在安置点,看得见家,走下来却得花上几分钟,走不惯的人还得手脚并用地爬过几个大石头。家,是名副其实的杈杈房,满屋子望过去,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屋后的小水池已经干涸见底。梁忠德说,家里早就没水喝了,挑水要下到坡底,再爬到对面的半山腰,那里有一个小泉眼,会沁出水来。正好塑料桶里没水了,梁忠德挑起水桶,扯两片大一点的树叶丢到桶里,麻利地朝山脚走去。记者跟随前行。

大概四十分钟后,梁忠德挑着水回来了,把水担进屋里后,坐在门口歇了一口气。得知南网公司将在山瑶村寨扶持建设小水窖、解决乡亲们饮水难题的消息后,梁忠德脸上没有露出太多喜悦,但接下来的几句话,却表达了他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梁忠德说,岩腊村12户人家就靠那个小泉眼解决吃水问题,因为水量小,挑一挑水需要的时间太长,能不能资助25包水泥,群众在小泉眼周围砌个小水池,夜里把水蓄起来,不浪费水,挑水也节省时间了。

听到记者转达的梁忠德的话,蔡锦荣连连点头,临上车时,专门叮嘱富宁公司好好了解泉眼的出水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尽快想办法解决。

教育帮扶开启新生活希望

9日中午11点30分,龙门小学,270余名小学生佩戴着红领巾等候在操场上,看到文山电力的叔叔阿姨们送来的新书包,孩子们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短暂的小声议论后,操场上又恢复了安静。蔡锦荣、富宁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灏、电力员工等一行将书包一一分发给同学,看到小男生面对拿在手上的粉红色书包面露难色时,蔡锦荣知道了他的心思,于是拍拍桌子上的书包说:喜欢哪个?小男生指指压在下边的深蓝色的书包,蔡锦荣把蓝色书包递给了小男生,愿望得到满足的小男生掩饰不住的笑意从嘴角荡开,感谢地举起右手,向蔡锦荣行了一个少先队礼。拥有一个书包,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一个山瑶孩子来说,有可能是整个童年时代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龙门小学改扩建于2008年,现在的龙门小学占地面积2893平方米 ,有1幢教学楼、1幢宿舍楼,274名学生全部是山瑶,其中住校生189名。蔡锦荣、李灏一行在校长的陪同下,走进了学生宿舍。当看到折成豆腐块的被子、一条线摆放的毛巾、口缸,文山电力员工连声称赞。李灏说:“不管是山瑶学校或是县城里的山瑶班,对学生都是半军事化的管理。这些孩子不仅在学校要完成生活方式的转变,还要承担着回家帮助父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责任。”

在厨房,看到堆在架子上的白菜、洋芋,蔡锦荣关心地问起了学生们一日三餐的伙食情况。当了解到学校没有消毒碗柜,孩子们吃饭晴天在操场、雨天在教室的情况后,蔡锦荣表示文山电力将出资购买一台消毒碗柜,并搭建一间简易房,配上桌凳,让学生有一个吃饭的场所。在得知学校自2008年以来就靠买水满足师生用水的情况后,蔡锦荣表示由文山电力富宁分公司送水到学校,一直坚持到学校有水。

山瑶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除生存环境恶劣的客观原因外,自身的封闭也是造成其贫困程度深的重要原因。自山瑶扶持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就一直担任山瑶办主任农文全对山瑶群众是又爱又恨。这个几乎走遍山瑶村寨、做动员工作几次磨破嘴皮的中年男人在谈起如何更好地帮扶山瑶时这样说:教育好下一代是最好的路。

10日上午,蔡锦荣一行与富宁县委书记王毅、副县长韦思亮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山瑶扶持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文山电力百名党员将与县城小学两个“南网爱心班”的100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从物质上、思想上给予帮助,让他们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享受童年的美好。

“搬家、种树、办教育”,这是富宁县山瑶扶持发展工作的思路。4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办教育是根本之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南网爱心班的启动,一对一的实实在在帮扶,山瑶一定会在未来的一天开启新生活。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群众帮扶,文山电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