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一个小小的乡村竟办起了文化节?”5月14日,当得知河南郏县王集乡东岩村要办首届“孝德永恒”文化节的消息后,带着好奇和疑问笔者走进了这个小乡村,希望亲身体验一下这个乡村的变化。
上午8:0:0,东岩村村东头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该村首届“孝德永恒”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场,“五好家庭”、“模范好儿媳”代表上台领奖,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演出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山“鼓词”传人冯国的精彩演绎引起了笔者的兴趣:“13眼机井通了电,浇地不在老大难,48盏路灯亮闪闪,半夜回家不做难,东岩村实现了电气化,家家户户不再冒黑烟,供电公司的帮扶真到位,东岩村实现大发展……”为一探究竟,笔者见到了东岩村村支部书记张炳灿,在他的介绍下,笔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问,也对电力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东岩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村里事没人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2008年,郏县供电公司响应县委号召,和东岩村结成帮扶对象以后,先后对村里实施了电气化改造,增容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架设线杆15基,更换旧线路4000余米,对村里的13眼机井实施了“机井通电”工程,保障全村3000多亩耕地旱涝保丰收,并义务安装路灯48盏,解决了村民晚上出门难问题。有了电力的充足供应,村委会有了干劲,村民们有了盼头,建起了30余座特色蔬菜大棚,大力培育经济作物种植。由于灌溉及时,种植蔬菜的群众当年就获得了丰收,最多的一家收入达到了3万余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突破了6000元大关。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办企业的开辟“绿色通道”,义务规划台区、架设线路,务工人员周建增回村办起了门窗加工厂后,安置村里剩余劳动力50余人,给村里带来年收入50余万元。富裕起来的东岩人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办起了首届“孝德永恒”文化节,专门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山鼓儿词传人冯国创作了鼓词“富民路电力情”节目,表达全体村民对供电公司对该村近几年巨大变化所做贡献的感激之情。
中午时分,几十位代表和老人被邀请入席,丰盛的午宴把首届“孝德永恒”文化节推向了高潮,他们个个脸上都挂着发家致富后的幸福笑容。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高春香激动地对笔者说:“鼓词唱的都是大实话,现在我们是家家户户有收入,晚上出门不摸黑,做饭用的是电磁炉,电力帮助俺致富啊!”
标签:郏县供电公司,服务,农村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