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36℃,连续12天的晴热高温,热浪滚滚。8月1日,江阴市用电负荷曲线达到了惊人的330万千瓦。连日来,高温高负荷,给保供电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电,江阴市供电公司正在履行“清凉使者”的职责。
抢修实录
当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江阴市区春晖路177号电力抢修现场,虽然是上午,初升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现场负责人徐巍告诉记者,上午7时50分左右,他们接到报修,江阴春晖路177号电缆分支箱发生故障影响到部分居民生活用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立即组织蒋亚华、张小军、朱宏伟三人前去抢修。经现场勘察177号电缆分支箱中的六只空气开关,其中一只发生故障。记者到现场时,3位低压抢修人员全都整齐穿戴“冬装”:长裤褂、棉手套、绝缘鞋、安全帽,在60多公分宽、1米多深,满处是污物、臭水的电缆沟里抢修。蒋亚华说“厚衣服捂在身上很难受,一旦出汗还粘得皮肤痛,但这身工作服必须穿,在抢修中尤其是在电缆沟中抢修,既可起到防蚊子叮咬,又能防沟边硬物擦伤。”虽然电力工人们的汗水已经浸透衣衫,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来,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抢修进度,只见他们蹲在在60多公分宽、1米多深,满处是污物、臭水的电缆沟里抢修紧张地拧、削、剪、锯,各种扳手、钳子、剪刀、锤子等工具在他们手中熟练地交替着。
“1-2-3,大家一起用力拉,使劲,再使劲……”经过前期排查,只是一小段十多米长的低压电缆坏了,涉及附近十几户居民。没想到因为道路改造,出故障的一段电缆被砖石压着了,怎么也拉不出来。“不行,得换方案。”这时,蒋亚华又立刻跳进有着膝盖深污水的仅1米深的电缆沟去进行疏通,里面又闷又热,下面的污水发出阵阵恶臭,路人不时掩鼻而过,“比这个条件更差,有粪水的电缆沟都进去过,没事”。另一边的工人在对面管道下清理碎石,经过2个小时的艰苦施工,终于换上了新的电缆,但3人都是满身污泥……
跟踪体验
如果说400伏的低压抢修是保障电网的“毛细血管”畅通,那么35千伏及以上主网设备就是保障迎峰度夏的大动脉,一旦“主电网”出现故障,将影响成千上万市民的生活用电。
当天下午6点多,记者跟随江阴县域检修分公司兴周变操作班夏仁民检测组,只见他还随身带着一个 “摄像机”来到了110千伏姚巷变电站。夏师傅告诉记者,每个检测组有2人组成,随身的“摄像机”是高科技红外测温仪,能远距离自动感应变电设备温度,为防范阳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检测工作一般在早上或夜间进行。一旦发现异常,检测仪会立即发出警示信息。与抢修相比,这可能算是“轻松”活,虽然外面温度才30℃,但变压器等设备本身都是发热源,整个变电所就像个大蒸笼,里面温度超过50℃以上,记录,巡查……10分钟记者顿时觉得浑身湿漉漉了,黏糊糊的,而穿着长袖的夏师傅已经像在水里捞出来的。夏师傅告诉记者,7月份以来,他们每天早、晚要对管辖的77座35和110千伏变电所各检测一次,对有发热现象的设还要增加检测次数,累计检测了4790多次,每次检测工作服不知被汗水浸透多少次。
现场访谈
“这大热的天,谁家没电不着急啊?接到故障报修,我们马不停蹄,城区15分钟、农村 45分钟要到达现场,确保以最短的时间为用户送上电。” 在采访中,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抢修班班长周民告诉记者,就在7月30日晚上11点多,江阴周庄的10千伏龙泉线等3条线路需进行故障消缺停电,公司紧急调动了近50名员工连夜组织抢修近3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二点多终于完成全部抢修任务。
江阴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黄礼平告诉记者,针对今年迎峰度夏,他们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过细的工作。||||
一是认真分析总结去年迎峰度夏中存在的问题,精确制定2012年迎峰度夏29项工程项目,投资7000万元积极推进,到今年6月底已全部完成。同时又另外增加投资近亿元加快配网线路互联工程建设,到7月底,全市近70%、城区100%的配网线路实现了 “手拉手”互联互供,一旦某条配电线路中某部分元件出现故障,过去要全线停电,现在则可以迅速通过另外的互联线路对未故障的其他元件供电,大大缩小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例如,7月30日夜间至31日凌晨,对10千伏龙泉等3条线路消缺,就是按照事先方案,采用配电“手拉手”互联互供网络,对3条线路进行迂回供电,减少停电范围。二是深化“三集五大”建设成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完善应急机制,应对突发性事件。对一些涉及停电范围较大的检修,积极通过带电作业或 “零点检修”进行,以此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与经济稳定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三是全员参与电力保障,每天除专职抢修人员为客户提供电优质服务外,全公司还组建300多人的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投入抢修。并且规定发生3条及以上线路故障时,公司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
黄礼平说,当前,我们要从印度大停电中吸取教训,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水平,进一步加强电网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
标签:烈日,清凉,江阴